(资料图片)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由无数个1秒、5分钟和24小时组成,在这数不尽的时间里,总有人在默默守护着我们。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有这样一群消防员,他们战严寒、斗酷暑,常年坚守在机场保障一线,守护西北枢纽的“雄鹰”高飞远航。
消防训练时的“1秒”
提起李建民,同事们对他的印象就是个子不太高,瘦瘦的,平时话不多的一个腼腆内向的男孩。但他在训练时却和平时判若两人,格外严格,他也被大家称作班里最“怕”的那个人。班组里最“怕”的就是他那块从来都不离手的秒表,因为在训练场上他永远要求队员快一秒,再快一秒。即使队员手磨破了,体力快要透支,甚至已经筋疲力尽,他都会因为那1秒加练一组……队员们常常会对他的训练方式不理解,那一秒对他来说怎么就那么重要。
“平时多流汗,关键时才能胜任各类急难险重的救援任务。”这句话是李建民经常在训练时说的话。他对自己同样是高标准严要求,无论是在夏季气温达40摄氏度,地表温度高达6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还是在零下30摄氏度的寒冬,为了在比赛科目中让自己再快1秒,他总是刻苦钻研每项科目的技术动作要领,反复揣摩,反复训练,一遍又一遍,时刻使自己保持最佳的状态,从而能在抢险救援时也能争取最大的程度完成任务。入职至今,李建民取得了多项技能比武奖章,在2023年“磐石杯”全国军民航机场应急救援联合比武对抗赛中,李建民代表新疆机场集团参赛获团体二等奖。
应对火情时的“5分钟”
直到2019年的那场机场南区家属区救援后,队员们才明白李建民要求严格的良苦用心。那是一个普通的凌晨,还在熟睡的队员们被急促的警铃声吵醒,李建民迅速从床上弹起,滑杆速降、着装蹬车一气呵成。行车途中从对讲机中得知有一位老人因家中电器线路老化引燃杂物导致被困,情况十分危急。时间就是生命,破拆开防盗门后,李建民迅速冲入火场开展火情侦查,不断脱落的屋顶和倒塌的家具被大火吞噬的噼啪作响,最终在水枪手的掩护下终于找到陷入昏迷中的老人,李建民不假思索地一把将老人背起后迅速撤离,此时楼道里充斥着大量浓烟,能见度极低,李建民只能摸索楼梯扶手艰难前行,最终凭借自己过硬的身体素质和熟练的业务技能将老人成功解救。从冲进火场到老人被救出,短短不过5分钟,这5分钟里的每一秒都至关重要,此时队员们终于理解了他的苦心,也理解了训练场上那“再快一秒”的真正含义。
在劳模工作室里的“24小时”
在训练外的其他时间里,李建民就和队员一直待在“劳模工作室”里,在这里他和工作室成员全力开展发明创造、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新操作方法研究等创新型工作,一待就是24小时。就这样一天又一天,“李建民劳模工作室”分别制作了综合模拟破拆训练架、多功能应急救援平台、消防水带电动卷盘机、消防梯速降器及消火栓维护保养抢修车等创新项目。这些项目都应用在航空器应急救援任务中。现如今,“李建民劳模创新工作室”已与战术研究室合并运行,在对创新项目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对全年战术研究课题进行整理归纳,每月召开研讨会,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制定措施及时验证,对行业内典型不安全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吸取经验教训,结合现有装备及本机场运行现状,制定处置措施,不断创新救援方法,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也许乘客在乘机过程中从未见过他们的身影,但每一次航班平安起降的背后,都有他们在默默守护。一把水枪、一次冲刺,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的消防员在水与火的交融中书写着时代赋予他们的职责和使命,他们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记者 查燕荣 通讯员 马蕾 秦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