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融合化”联动、“常态化”服务等方面下狠功夫,不断创新基层治理工作模式,着力打造“红色便民圈”,让“听民意、解民忧、暖民心”成为常态,切实构建“党组织引领、社会化共建、社区化共治、邻里式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强化组织体系,实施“领头雁”工程。各镇、街道、社区在广泛开展宣传的基础上,详细梳理辖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公共资源等情况,从满足居民需求出发,将辖区内具有资源优势的单位负责人、退役军人、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楼院长、居民代表等人员纳入“社工委”委员,并健全完善增补退出工作机制,调整“社工委”委员18名,充实23名,并根据“社工委”委员、社区工作者专业特长,按照1∶2的比例分类建立“人才资源库”和“后备储蓄库”,目前全区22个社区共吸纳“社工委”委员294名,进一步壮大社区治理工作队伍力量。
发动多方力量,实施“聚合力”工程。充分发挥294名“社工委”委员横向联动、纵向协调的作用,积极组织189名居民骨干、689名党员干部、162名退役军人、387名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成立“志愿服务队”46支,开展环境治理、禁毒宣传、上门问诊等服务活动647次。通过“萌智学堂”“颐老乐园”“爸妈食堂”等多版块、全方位活动,结合每月主题党日活动,大力开展文明引导、安全隐患排查、矛盾调解、环境卫生整治、走访慰问等活动418次,切实让居民群众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共同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
完善运行机制,实施“优治理”工程。以居民群众实际需求、辖区重点难点问题为导向,各社区组织“社工委”成员单位召开座谈会127次,探讨研究群众密切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建立“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及时调整分解办理事项。组织“社工委”委员开展“问题大走访、意见大征集”活动78次,汇总梳理辖区群众在社区建设、惠民服务、协商议事等方面的问题建议1644条,认领问题1644件,精准办结1603件,向有关部门协调联办41件,以链条式的服务增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切实打造“多方位、全覆盖”的为民服务体系。
紧盯民生实事,实施“微改造”工程。积极探索“一社区、一特色”服务群众新模式,督促各社区每月有针对性地开展1次“点亮微心愿、实现微梦想”活动,解决2件群众反映问题,传递“群众有事我来帮”“群众心愿我来办”的正能量。各社区“社工委”委员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灵活设置“便民驿站”8个,增设各类便民设施14个,充分利用公共区域设置各类党建“微阵地”17个,开展树枝修剪、环境清扫活动47次,有力提升了居民群众对“社工委”的认同感,为辖区居民提供了“绿色、便捷、舒心”的居住环境。(记者 牛新建 通讯员 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