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兰州市红古区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突破口,采取规范小区单独建、分散小区联合建方式,在辖区16个居民小区中率先创建3个“红色小区”,用党建这根“连心线”连接起了基层治理的千条线、万条线,把各项贴心、细致的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把党建工作做到“家门口”,实现了“党建引领、党员带动、家园共建、小区共治、幸福共享”的创建目标,受到了小区居民群众的称赞。
党建+微管理 筑牢管理主心骨
走进华龙街道龙源社区,党员轮流值班制度、认领服务内容、服务项目等内容一目了然。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小英介绍,为充分调动小区党员、驻守干部积极性,进一步配强小区管理力量,社区成立了由召集人、核心骨干、驻守干部、社区联络员等组建的小区党员阵地管理队伍6个,队员70余人,这样,小区服务管理就有了“主心骨”和“领导者”。同时,他们还动员社区有热情、有经验的党员编入阵地,扩大队伍建设。按照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制度,安排做细党员阵地服务,认领服务内容、服务项目,让居民反映问题有途径。通过推行社工委委员、在职党员、驻守干部党员轮流值班制度,让社区党组织与小区党员阵地在上传下达、统筹协调上更加顺畅。把小区党员阵地作为社区的“移动工作室”,社区书记和党员阵地召集人定期座谈总结经验,制定计划,带动党员干部直接服务群众,缩短社区党组织和群众之间的距离。此外,他们还设置党员代办岗,为辖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
党建+微治理 推动自治解难题
石油公司家属院为是辖区内“三不管”楼院,在社区社工委指导下,发挥楼院长、党员、居民代表榜样带头作用,倡导“自己的小区自己建,自己的小区自己管”,居民自发组建维修队,自筹资金,及时解决了家属院自来水管破裂跑水问题。
万欣佳苑一直没有物业和业主委员会管理,各种矛盾凸显。为改变小区面貌,龙源社区党总支指导该小区建立小区党员阵地,通过现场共商、入户沟通,新引进了物业公司,解决了小区一直存在的供电、供水及电梯安全隐患难题,并逐步探索出楼栋长、微网格长分级管理模式,把党建工作延伸到了楼栋、单元、住户。通过近一年探索实践,小区基础建设逐步完善,居民生活步入正轨。万欣小区由环境落后的“边缘角落”一跃成为了开放式物业示范小区。
党建+微服务 弘扬服务主旋律
如何将小区党员阵地变成政策宣传党的政策的“前沿阵地”,红古区以群众关心的低保、养老、医保等民生问题为重点,通过小区电子屏、公示栏、制作宣传折页、网络转载等形式,定期开展业务宣传、业务培训以及现场解答等,将最新政策及时传送到居民手中。
“这个对我们来说最方便,也最实惠。充电、喝水都方便。”辖区的快递员小王对小区党员阵地里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的贴心服务赞不绝口。以“开放和关爱”为理念,社区在小区党员阵地配置了充电器、免费Wi-Fi、饮水设备等,满足不同群众“歇脚、喝水、充电、卫生间使用”的需求。同时,还在小区党员阵地内配备急救药箱、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用急救物品,社区卫生服务站也安排医护人员,定期到小区开展免费测血压、测血糖等活动,方便了群众,凝聚了民心。对小区内孤寡老人,实行党员或包抓干部“一对一”联系制度,有紧急就医需求的老人,可直接联系包抓党员干部,启动爱心车队,派专车第一时间将老人送往卫生服务站或就近医院就医,使小区党员阵地成为便民服务站,温暖群众心。
“结合当前开展的‘三抓三促行动’,我们要通过访实情、办实事、解难题的方式,促进我们工作的开展落实。”华龙街道干部介绍说,目前,他们已收集整理群众诉求并及时化解各类矛盾40余件。并将14名独居老人、53名残疾人、200余名困难群众纳入结对帮扶对象,不定期开展走访慰问。(记者 牛新建 通讯员 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