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甘肃静宁县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强县域”行动的着力点,紧扣静宁苹果、平凉红牛等六大重点产业链,集聚金融要素,创新产品服务,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大有效信贷供给,提高涉农保险保障能力,放大“保险+期货”模式效应,完善特色产业风险防控体系,探索走出了一条金融助推产业振兴的新路子,为深入实施“强县域”行动注入了金融活水、贡献了金融力量。
(相关资料图)
外引内培提质效
壮大金融机构力量,静宁县积极引进兰州银行在静宁设立分支机构,目前县域银行机构达到10家,进一步完善了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互相补充、有序竞争,以及银行、保险、证券、融资担保等种类齐全、覆盖城乡的金融服务体系。激发金融机构活力,静宁县联合中投公司、银河证券帮扶力量,筹集30万元设立县长金融奖,首次授予4家金融机构、3个乡镇政府和3家县外金融单位县长金融奖,进一步激发了金融机构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截至11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9.55亿元、同比增长15.56%,贷款余额123.71亿元、增长19.03%,增量、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
信贷支持兴产业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静宁县入选全国首批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承贷银行发放全县六大重点产业链发展和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贴息贷款505笔、金额2亿元,带动各金融机构发放六大重点产业链发展贷款2.2万笔、金额20.75亿元,为全县实体经济发展和“强县域”行动深入开展提供了金融支撑和保障。
静宁县接续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坚持应贷尽贷,年内新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0113户、5.02亿元,贷款余额达到20326户、10.04亿元,兑付贷款贴息3648.83万元,回收到期贷款8964笔、4.39亿元,贷款不良率0.68%,为群众解决了产业发展融资难题。完善特色产业贷款产品体系,静宁县围绕全县“南果北牛”特色产业发展布局和打造全国优质肉牛生产繁育基地目标定位,投入1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金,引入甘肃农担公司为平凉红牛产业链市场主体提供担保增信支持,引导全县金融机构发放“红牛产业贷”4084笔、2.51亿元。抢抓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机遇,投入2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金,率先开展农业银行“富民贷”业务,撬动银行发放“富民贷”178笔、2299.18万元,进一步拓宽了特色产业发展融资渠道。
保险服务强保障
静宁县持续完善农业保险保障体系,主动对接群众产业发展,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大力推广自然灾害保险和目标价格保险双重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从最初的玉米、能繁母猪2个险种扩展到包括苹果、早酥梨等“一县一品”险种在内的16个险种,保费规模从最初的32万元增长到5875万元,参保农户达到4.82万户(其中脱贫户2.74万户),投保苹果、玉米等种植业51.74万亩,肉牛、猪等养殖业16.32万头(只),进一步扩宽了农业保险范围,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静宁县建立了防止返贫精准救助机制,充分发挥保险行业的风险保障和市场化运行优势,连续三年实施“防返贫”综合责任保险,其中,2022年投入资金360万元,在继续保障“三类户”的基础上,将农村一类、二类低保户纳入保障范围,为全县10638户、31338人免费购买“防返贫”保险,实现了易返贫致贫重点人群全覆盖,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创新突破促振兴
静宁县放大“保险+期货”模式效应,探索建立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联动机制,大力推广“保险+期货”模式,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中投公司和银河证券的支持下,连续四年实施全国资金投入最多、保障规模最大的苹果“保险+期货”项目。2022年投入保费2002.5万元,为全县7244户果农投保苹果2.67万亩、3.2万吨。紧盯平凉红牛重点产业链发展,实施全省规模最大的牛饲料玉米“保险+期货”项目,投入保费610万元,支持全县13个乡镇为3.59万头肉牛投保玉米期货价格保险。
静宁县拓宽多元融资渠道,建立重点产业链挂牌上市后备企业库,加大政策性资金、信贷资金和奖励性资金支持力度,对县内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支持重点企业通过挂牌上市直接融资,静宁苹果公司成为陇东地区第一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创设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争得首批全省乡村振兴投资基金1.6亿元。立足创新产业帮扶模式、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由银河证券与静宁农发公司、林投公司两家县级平台公司共同出资,以股权投资的形式共同设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目前已足额实缴资金9300万元,投资1100万元支持苹果鸡生态园、食用菌产业园2个项目,储备苹果苗木繁育、苹果精深加工等项目4个,进一步放大金融帮扶优势,助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记者 牛新建 通讯员 李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