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入冬以来,地处云南省弥勒市弥阳烟区产业综合体的夸西村千亩山地里一派繁忙的景象,村民们有的在挖红薯,有的在分拣,有的在运输。

由于综合体采用了“龙头企业+合作社+社员”的发展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复种指数,带动了当地村民家门口就业,夯实了当地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产业综合体在当地探索‘1+1>2’轮作模式,红薯的种植周期一般在110天左右,收完红薯后还可以实现一至二轮的种植,既轮作了土地,又实现一地双收或三收,同时带动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可谓一举多得。”弥勒市弥阳镇绿叶普惠烟农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监事长康国庆说。

今年,弥勒市弥阳烟区产业综合体通过严谨评估土地状态及科学示范,最终依托当地生态环境和土壤质地,突破传统单一的种植模式,牢牢把握烟叶种植与保障“米袋子”“粮袋子”等其他农产品种植的关系,率先在烟区综合体内发展“烟+粮+经”多元产业经营模式。

目前,在轮作区由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种植红薯、生姜、西瓜共计2500亩,预计收入可达3000万元。(记者 郑义 通讯员 李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