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5日至9日,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数字金融联合宣传年、中国电子银行网主办的“2022数字金融创新发布周暨第十八届宣传年年度盛典”在线上举行,《2022中国数字金融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创新发布周”期间发布,深入剖析银行数字金融业务发展的新变化。
【资料图】
近年来,加速迭代手机银行APP,已成为各家银行加速抢占数字化经营的“兵家必争之地”。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9月,中国手机银行月活用户规模高达5.42亿户,同比增长12.7%。不过,手机银行经过多年发展,也面临新挑战。《报告》指出,受疫情、微信银行等新兴渠道的推广等影响,个人手机银行用户使用频率有所下降。多家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负责人在出席上述“创新发布周”活动时,就手机银行转型迭代的新趋势和最新实践发表看法。
零售数字金融各渠道用户比例持续增长
移动互联时代,手机银行已然成为银行对外提供服务的超级入口和平台,是连接银行庞大的用户体量及交易额、承接银行数字化服务、推动银行服务触达广大用户最为重要的平台。
《报告》指出,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提速,金融业务线上化按下快进键,2022年调研数据显示,零售数字金融各渠道用户比例持续增长。其中,2022年,个人网上银行用户使用比例达66%,同比增长3%;个人手机银行用户使用比例达86%,同比增长5%;微信银行用户使用比例达55%,同比增长3%;电话银行用户使用比例仅为23%,同比上升1%。
常用功能方面,转账汇款和账户查询仍是高频使用功能,其他服务场景也逐渐被接受。在个人手机银行用户中,《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转账汇款(74.8%)和账户查询(68.1%)是个人手机银行使用的高频功能,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功能。除了金融服务场景外,随着手机银行生活类服务场景的渗透率提高,生活缴费也成为占比较高的常用功能。相比2021年,转账汇款、账户查询功能使用占比均有所下降,这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对银行形成明显的挤占效应、用户移动支付习惯改变等因素有关。
具体来看,转账金额方面,用户使用个人手机银行单笔平均转账金额更趋于小额化。通过个人手机银行进行小额转账(3000元及以下)的用户比例为44.1%,相较2021年,占比提高2.8个百分点。同时,5001至10000元的占比也下降了3.0个百分点。可见,个人手机银行用户转账交易更趋于小额化。这一特征在新用户群体表现更明显,而随着个人手机银行使用年限增加,用户粘性和习惯的养成,用户的单笔平均转账金额逐渐增加。
手机银行转型发展进入新阶段
目前,多数商业银行手机银行的零售产品覆盖率已接近100%,交易替代率超过90%。手机银行已成为商业银行服务客户的主渠道,相应的,加速迭代手机银行APP,便成为各家银行加速抢占数字化经营的“兵家必争之地”。
不过,手机银行经过多年发展,也面临新挑战。《报告》指出,受疫情、微信银行等新兴渠道的推广等影响,个人手机银行用户使用频率有所下降,43.1%的用户每周至少使用一次,较2021年下降8.4个百分点。低频用户比例有所提升,但相较网上银行和微信银行,手机银行仍属于高频业务办理渠道。其中,用户年限越长,个人手机银行的使用频率越高。
农业银行网络金融部总规划师杨宇红认为,数字化转型归根结底是银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是提升银行对数字经济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概括为三方面:一是以“用数”为核心,持续提升线上经营能力。“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具有巨大的潜力,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就是用数,目标就是精准营销、精准风控。二是依托资源优势,塑造线上线下(300959)协同经营合力。将线上线下两个经营阵地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合力,以线上赋能线下、以线下促进线上。三是小步快跑推进体制机制的完善。2018年农行全面实施网络金融业务体制机制改革,在同业中率先把网络金融部从原来的渠道管理部门,重新定位为牵头全行线上展业的平台部门,网金业务的发展模式从原来一个部门单打独斗,变成了全行所有业务部门“共建共营”。
渤海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蒋海燕表示,现在的手机银行不再是单纯的电子渠道,而是各家商业银行以线上经营能力为支撑的最大自建生态。但商业银行的产品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亟待突破创新瓶颈,手机银行则是承载产品创新的主体。
《报告》也提出,在产品及服务方面,银行业零售客户结构横跨Z世代到老年一代。基于成长背景、风险偏好、产品偏好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客群对银行服务的需求大相径庭。如何针对不同客群提供定制化、差异化的产品及服务,是银行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
对于如何持续提升手机银行的产品服务能力,不断深化手机银行的迭代升级,工商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赵磊认为,手机银行转型发展已进入新阶段,银行要做好四个方面的促进工作:一是促进客户拓展的互联网化,二是促进业务经营的平台化,三是促进金融服务的场景化,四是促进技术创新的价值化。
具体来说,建议积极扩大手机银行服务的覆盖广度,特别是针对老年人、新市民、学生、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群体,不断强化专属服务能力;将高质量的创新产品优先在手机银行布放,将更多的财富类、信贷类产品份额倾斜到手机银行,将最新技术成果优先在手机银行应用;应对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建设以金融场景为核心、非金融场景和区域特色服务场景相叠加的生态体系,不断强化财富管理与生活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