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病率不断攀升之际,由于患病带来的病耻感,以及对个人隐私、经济收入等多方面的考虑,部分HIV感染者正面临治疗难题。


【资料图】

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2022年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是“共抗艾滋,共享健康”。

艾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感染者114.8万例,在治106.6万例,新报告12.9万例。我国HIV感染呈现“两头翘”的发病趋势,即青年人和老年人发病率高,其中青年人群的比例持续增加。然而,在发病率不断攀升之际,由于患病带来的病耻感,以及对个人隐私、经济收入等多方面的考虑,部分HIV感染者正面临治疗难题。

小智(化名)在两年前不幸感染艾滋病,在身体检测出的病毒载量时,他知道了需要尽快地吃药控制病情才是第一要务。小智深知吃药的同时还需要给自己加一层额外的“保护膜”,然而,他并不想让家人和朋友知道自己感染HIV的事实,如此,他便可以比较从容的面对自己的病情,而不用让家人也去承担对HIV的忧虑与恐惧。

由此,小智走上了一条黑市药的“求购之路”。他本以为只要按时服用传说中“物美价廉”的黑市药就能让他重新驶入正常的人生轨道,但黑市药多重未知的副作用,将他拉入了另外的深渊。

这样案例不在少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主任医师蔡卫平教授对表示,2020年之前,诸多艾滋病治疗药物尚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药物确实比较贵,很多患者不能接受原研药物的价格,就会通过黑市仿制药市场,从周边国家购买仿制药。

“就像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描述的情况,一些抗癌药国内很贵时,很多感染者就通过去买仿制药来降低治疗的费用,那个时候仿制药也使得很多人用比较低的价格用上了跟国际上差不多的药物。” 蔡卫平说,无论是服用原研药、自费药,还是自行购买的仿制药,必须定期去医院做检查,不能只服药不检查,要不然真不知道他中间会发生什么事情,等一年两年以后再发现都已经晚了。

被忽视的“黑市药”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发布的《2022全球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危急关头》,在新冠疫情和其他全球危机的共同影响下,艾滋病大流行的应对进展在过去两年停滞不前,资源不断减少,导致数百万人的生命面临威胁。2021年,艾滋病大流行导致平均每分钟1人死亡。尽管我们拥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机会性感染的预防、检测和治疗工具,2021年仍有65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去年约有150万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比全球目标要多出100万例。

如此,加强HIV感染者的规范化治疗成为一大关键。然而,部分患者由于对治疗药物的规范使用意识不足,会选择“黑市药”,而“黑市药”背后存在巨大的不可控风险与安全隐患,正危及HIV感染者健康。

在我国,药物的生产、上市和经营均受到严格的监管,每一款获批上市的药物,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有足够的临床数据认证,并且只有正规的医疗机构或者合法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主体才有资格向消费者或者患者销售药物,药物一旦售出,均可追溯。而所谓“黑市药”是指,通过非正规渠道,比如微商、私人群组等未受政府批准而非法形成的购买途径所获得的药物。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很多黑市药以节省成本为根本,缺乏专业技术和正规设备,甚至没有固定的生产线。这些药品的生产经营在当地未经监管和审查,没有前期的药理毒理学临床试验(主要在动物模型上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没有关键的人体临床试验(再次证明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毒副作用等),其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均无法得到保障。

通常情况下,药物从生产到流通需要经过多重环节,如原料药的运输和储存、药品的压制和分装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哪怕一个极度微小的改变都会影响药品品质,给人体带来极大的反应。

相比之下,一款原研创新药从最早期研究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费15年左右的研发时间和数亿美元,研发成本很高,历经严格的Ⅰ-III期临床试验,全面考察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产品上市后,很多药企业还要进行IV期临床试验验证上市后安全性追踪。但被极为低廉的价格所吸引,很多患者忽视原研药,依然选择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黑市药,这也给他们带来了多重未知的风险。

“有条件的感染者建议使用原研药,就算感染者有固定获取黑市仿制药的途径,但它的质量很难保证,也不能保障感染者的用药的安全。”蔡卫平指出,对于HIV感染治疗来说,对药物的耐药屏障、服药的依从性都有极高的要求,HIV感染者如若购买到假冒伪劣的药品,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同时,如果脱离专业医生的严格监督与指导,只根据旁人的建议自行频繁换药,也会导致治疗药物耐药,最后落入无药可用的境地。

规范化治疗成方向

从现有的临床调研数据可以发现,HIV感染者仍以青壮年为主,且比例持续增加。他们注重选择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且服用更方便的创新药物以提升自身生活质量,有强烈的差异化用药需求,更愿意选择疗效更好、作用机制更先进的抗病毒药物。

特别是随着更多高质量HIV治疗药物进入中国市场并接连被纳入医保,现如今,HIV感染者可用药物有了更多的选择。此外,目前,创新原研的复方单片制剂也成为HIV治疗新趋势。无论从前期研发、临床试验还是上市后持续监测的结果来看,创新原研药物都极具优势,可以安全且高效地帮助感染者实现抗艾过程中的病毒抑制。日服一片药且副作用更小的服药体验显著提高了感染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让感染者在无感治疗中走向长期治疗成功。

更为幸运的是,当初由于原研药花销高昂、难以可及,而被迫走上黑市购药之路的感染者,现在也能够以优惠的价格从正规渠道获得高品质的创新药物治疗。国家药监局批准了多种创新原研的HIV抗病毒治疗药物上市,上市后,许多原研药物也逐步降价,其中多种药物还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医保报销后的费用更是直接让HIV黑市药的低廉价格失去优势。

据记者梳理,目前在国家医保目录中的HIV抗病毒治疗药物包括日服复方单片制剂的比克恩丙诺片、艾考恩丙替片、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片等。医保报销后,这些药物的自付费用大幅下降——在部分城市,降幅可高达70%以上。每个月仅需几百元就可以拥有正版的创新原研药物,HIV感染者购药的经济压力得到了极大缓解。

蔡卫平介绍,现在治疗药物方面最大的进展在于,市场上的药物能最大限度的抑制病毒的同时减轻患者服药负担和毒副作用对身体的影响。同时,在剂型方面,已经由原来的多片药变成现在的单片药,一天只需要吃一片,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后续企业也会生产出更多服用更方便的药物。例如,目前的长效制剂,只需要每隔两个月打一针,甚至一个星期吃一片,在临床研究的推动下,未来甚至有可能出现半年打一针的药物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在药物使用上,无论是选择医保购药还是全自费购药,都应在医生对病情专业评估后,凭借处方到定点医疗机构、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实体药店、正规的连锁药店及线上药房进行购药。”蔡卫平说,通过规范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将HIV病毒载量控制在非常低、甚至在体内检测不到的水平,当患者长期到达病毒抑制后,其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与常人无异。

重视HIV预防

青年群体的健康水平,尤其是高校青年学生的健康状况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为做好高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控工作,从2015年起,国家各部门陆续出台了多个文件,以提高全社会对青年学生HIV预防教育的重视。

2016年,《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要在青年中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健康教育,提升青年健康素养水平。完善艾滋病和性病的防治工作机制,针对重点青年群体加强宣传教育,推广有效的干预措施,切实降低艾滋病和性病发生率。2019年国家卫健委、中宣部、教育部等10部门联合制定的《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明确将“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工程”列为国家艾滋病防治的六大策略之一。

近年来,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青年学生的HIV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防艾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难点和痛点。

蔡卫平明确,当前,中国HIV/AIDS面临六大挑战。具体而言:一是,全国艾滋病疫情主要以性传播为主;二是,艾滋病疫情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三是,60岁以上老年人病例增加明显;四是,青年学生艾滋病例数没有下降;五是,晚发现比例持续较高;六是,合并症问题日益严重。

此外,多份调查数据还显示,青年群体尤其是高校学生的防艾认知还存在较多误区,比如大多学生知道HIV传播途径,但对科学防治手段和最新治疗方法的了解仍比较片面。同时,随着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防艾抗艾宣教形式也亟待创新,本次发布的主题宣传海报和青年代表创制的科普视频,就是根据青年群体的特点,通过可视化等创新的传播形式,宣传普及防艾知识,助力动员广大青年主动防艾,建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的一次有益尝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艾滋病中心主任赵红心指出,目前,依然有些公众和HIV感染者对于艾滋病的传播存在认知误区和侥幸心理,实际上,任何一次不安全的性行为都可能存在感染风险。“尤其针对具有高危行为或职业暴露风险的人群,我们建议定期进行检测, 及时到正规医院、疾控中心或购买试纸进行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第一时间遏制艾滋病病毒传播。此外,如果不慎发生高危性行为或出现其他HIV感染风险可以进行暴露后阻断,降低HIV感染风险。”赵红心说。

正如弗雷德里克 佩特斯曾在艾滋病相关漫画《蓝色小药丸》中写得那样:疾病可能是你最不幸的厄运,同时也是你最佳的机会,或许它能让你睁开眼睛,看到最重要的事情。每一位HIV感染者,只要坚持进行规范系统的长期治疗,都有机会重新掌控人生的方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