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探月工程四期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这三个任务将在未来十年内陆续实施。嫦娥六号任务计划于2025年前后实施。

国家航天局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嫦娥六号准备在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如果成功了,这也是人类第一次。我们都知道我们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采样返回,拉了1.7公斤(月壤)回来,我们希望在月球背面(嫦娥六号)这次能够采样更多一点。

吴伟仁介绍,嫦娥七号将在月球南极着陆,而且开展飞跃探测。此外,嫦娥七号还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在月球上探寻水的存在。


【资料图】

国家航天局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月球南极有些很深的洞穴,这是当初月球在自然生成那一瞬间可能形成的洞穴里面,我们认为可能是有水的,只不过它终年不见阳光,如果见阳光那就挥发了。终年不见阳光的话,这水可能是以冰的形式存在。我们希望嫦娥七号能够用飞跃器,着陆以后飞到这1到2个洞里面去现场勘查,看能不能找到水。

此外,嫦娥八号计划将在2028年前后实施发射,届时,嫦娥八号和嫦娥七号将组成我国月球南极的科研站基本型。

国家航天局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这有轨道器,有着陆器,有月球车,有飞跃器,还有若干种科学探测仪器,那么一个方面是找水,还有一个方面叫探测南极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以及它的地形地貌,它的环境,含有什么物质成分,这是我们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的重要任务。

未来将在月球建立国际科研站及“互联网”

在探月四期工程有序推进的同时,吴伟仁介绍,中国航天还将联合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在月球建立国际科研站,后续还将在月球建立“互联网”。

国家航天局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我们准备和国际上一些国家,能够组成一个国际月球科研站,动员它们一起和我们进行联合设计,联合勘察,最后科学数据共享。同时我们共同管理,我们希望在2035年之前,能够建成月球国际科研站,也希望成为我们国家的一个大科学计划。

吴伟仁介绍,我国正在论证以月球为主要基地,建立月球互联网,可在地月及行星际实现数据信号中转、导航、遥感等功能。

国家航天局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我们想这种数据中继信号的接收、转发、遥感和导航形成一体,以后对月球上的一些资源,对月球上一些飞行器、着陆器等等实行有效管理。以及如果再往后面延伸,比如说火星着陆过后我们也可以进行管理。

瞄准小行星我国将实施地外天体防御任务

吴伟仁透露,我国已经开始实施小行星探测,同时,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我国已在制定发展规划,未来将实施地外小行星防御任务。

国家航天局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我们计划在未来10年到15年,对小行星进行采样,目前我们正在实施,小行星(的)星体太小了,不能像我们着陆的月球,着陆的火星是叫着陆,(小行星)我们是叫附着。慢慢挨上去,挨上去过后,我们再争取在它上面采样一点小行星样品回到地球,这样我们就知道小行星是怎么组成的。

小行星探测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进行研究。如果我们发现小型天体要撞击地球怎么办?吴伟仁透露,我国正在制定这方面的发展规划,包括探测、预警、处置、救援等多方面内容。

国家航天局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我们现在准备实施一次对小天体防御的任务,就是瞄准一个几十米的小天体,它从火星以外飞过来了,飞过来过后我们预测它会对地球造成严重威胁,那么我们要发射探测器,要对它进行探测,探测过后确定它的轨道,然后我们希望能够在1000万公里左右发射一个撞击器,然后改变它的轨道。这是未来10年之内我们要实施的。

行星际探测陆续展开向太阳系边缘进发

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月球采样返回以及火星探测,吴伟仁表示,后续我国还将实施火星采样返回,对木星、天王星等行星进行探测。中国航天正在朝着更远的深空迈进。

国家航天局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行星探测我们现在主要是以火星为主,未来10年左右到15年,我们将对火星进行采样返回,希望能够在火星上采样一部分火壤,回到地球。还有我们准备要对木星、对天王星进行穿越探测,就是飞过去,木星、天王星、海王星,我们准备用更长的时间进行探测。

吴伟仁表示,除了行星探测,我国探测器还将去往更远的地方,将在太阳系的边缘进行科学探测。

国家航天局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我们希望能够走到太阳系的边缘地区。那么边缘地区的太阳风和宇宙风交界的地方是什么样子?当然一般认为这是在150亿公里的地方,我们希望能够发射中国的探测器,在这个位置上能够对太阳系的边缘,对它进行探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