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做出一系列规定。
(资料图片)
通知提出,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及时了解本地锂电制造及一阶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质等)、二阶材料(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等)产业发展情况,按照“十四五”制造业系列规划和《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要求,实事求是制定本地区锂电产业发展政策。
通知要求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引导上下游企业加强对接交流,推动形成稳定高效的协同发展机制。鼓励锂电(电芯及电池组)生产企业、锂电一阶材料企业、锂电二阶材料企业、锂镍钴等上游资源企业、锂电回收企业、锂电终端应用企业及系统集成、渠道分销、物流运输等企业深度合作,通过签订长单、技术合作等方式建立长效机制,引导上下游稳定预期、明确量价、保障供应、合作共赢。
通知明确,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要坚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着力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割裂,共同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锂电统一大市场。
锂离子电池是支撑新型智能终端、电动工具、新能源储能等产业发展的基础电子产品。近来随着下游需求及产业规模爆发式增长,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发生阶段性供需失衡现象,部分中间产品及材料价格剧烈波动超出正常范围,部分环节产能盲目扩张,低质低价竞争时有发生。如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驱动下,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2020年初的不到5万元/吨,如今已经涨至60万元/吨。
上海钢联(300226)新能源事业部锂业分析师王学雷告诉本报记者,供需失衡下,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新项目进度不及预期,放大市场对供应不足的担忧,加剧了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的涨势。如果关键原材料非理性上涨,将抬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供应成本,不利于产业的持续发展。
为促进锂资源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保障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今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多次召开锂资源产业发展座谈会,提出生产企业不得串通定价,不得严重背离成本定价,报价机构要规范报价等。
中泰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冬伟对记者表示,政府部门多次召开会议压实责任,审视锂产业发展和价格问题,此次下发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对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提出新的要求,强化了政策引导和稳定了市场信心。
王冬伟说:“从通知具体措施上可以看到,一个是保供给,如提出因时因需适度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业区域布局,这将鼓励相关产能受限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环节加大产能投放力度,避免恶性竞争等现象伤害企业的积极性;另一个是完善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这将提高锂离子电池综合利用水平。”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补充道,未来两年随着新增资源开发项目产能逐步释放,锂产品供应将大幅增长,更好满足下游产业发展需要。
王鹏说:“从通知内容可以看到,政策端不是盲目提出扩大生产,缓解资源紧张格局,而是协调企业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遇到的困难,加强对锂电产业链供应链重点项目的管理,通过构建全国锂电统一大市场,引导建立公平竞争、有序扩张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