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奶类年消费量为14.4公斤,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内蒙古堪称“中国奶罐”。目前,全区奶牛存栏143万头,原奶产量673万吨,原奶加工能力1000万吨,占比都在五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总量均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内蒙古下大力气为乳业扩品种、增体验、解难题,不断把更多优质产品推向全国。

丰富消费体验


(资料图片)

“没来内蒙古旅游、没来伊利参观之前,我对乳业的全部印象,就是每天早上喝一杯牛奶。”来自安徽的消费者赵洁在伊利集团的“产品树”下,直呼过瘾,“真没想到奶产品的消费体验如此丰富”。

这次草原之旅,也成了赵洁的一次奶业消费之旅。她在网红店订餐之后,第一次体验了现煮锅茶:牛奶和砖茶、肉干、炒米搭配,比冲泡奶茶粉醇香很多;第一次体验了酸奶馅饼:吃起来不仅不酸,而且松软香糯;第一次见识了烤奶皮、拔丝奶皮、奶豆腐、奶豆腐月饼、奶糖片、酸奶炒米糖。正如草原全媒的爆款作品《内蒙古奶味有多足》所罗列:无论高温灭菌奶还是巴氏杀菌奶,无论脱脂奶还是无糖奶,总有一款适合你;几十种风味的雪糕、冰淇淋,不但在盛夏令人狂喜,在其他季节依然热卖;只要你愿意,既可以把奶煮着喝,也可以把奶酿着吃、蒸着吃、烤着吃、炒着吃……

伴随着伊利、蒙牛两大乳企先后进入全球乳业十强,内蒙古的乳产品矩阵也更加丰富。液奶、奶粉、酸奶、冷饮等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两大乳企纷纷进军奶酪等产业高端。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中国奶酪行业市场规模从49.92亿元增长至122.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5%。消费需求增长强劲的同时,中国奶酪行业还存在着消费占比低、原料依赖进口、产业链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从米面粮油转向高蛋白、高品质,推动中国市场从‘喝奶’到‘吃奶’,奶酪是推动中国乳业行稳致远的生力军和新动能。”蒙牛集团总裁、妙可蓝多(600882)董事长卢敏放认为,推动奶酪行业长期健康发展,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保障品质,二是关注上下游供应链,三是品类创新,四是引导消费。要通过不断地宣传,把奶酪变成每一个家庭每天都吃的刚需产品,驱动奶酪向千亿元级产业发展。

增加乳品品种

驴奶能喝吗?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内蒙古草原御驴科技牧业有限公司已经走过10年的发展道路。公司旗下草原牧驴餐饮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以“驴”为主题的文化餐饮食品坊,目前在呼和浩特已建立两家全国连锁餐饮店,现在正在布局上海、广东等地餐饮连锁店。“驴奶粉是乳中臻品、奶粉中的奢侈品。”草原御驴科技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晋宇介绍,公司采用先进的超高压灭菌及冷冻真空干燥两种技术,保存原奶中的营养和活性,今年投资建设生产50吨驴奶粉的生产线。一期目标年产20吨至50吨成人纯天然无添加保健奶粉,二期将针对肺结核、糖尿病、癌症患者等疾病群体生产配方奶粉。

10年前,锡林郭勒盟被中国马业协会授予“中国马都”。作为核心区,锡林浩特市大力发展马产业。“马的全身都是宝。我们在转化马乳品上强链延链。”内蒙古中蕴马产业集团董事长黄博光介绍,75家马奶加工企业基本转化了养马牧民所产马奶。其中,内蒙古中蕴马产业集团积极构建马产业前端奶源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全年敞开收购。为了提高马奶单产,他们还组织业内顶尖科学家联合攻关,启动了“乳用马高效繁育及马奶产品多样生产集成示范”。

内蒙古不同牲畜分布在不同植被的草原上,由此形成了牛奶、马奶、羊奶、驼奶各个品种的奶业版图。在“中国骆驼之乡”阿拉善,全盟建成驼奶加工企业及合作社11家,企业收购鲜奶从2018年的30吨增长到目前的3000多吨,驼奶产业进入集约化、工业化生产时代。在“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内蒙古盛键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优质奶山羊存栏突破5万只,成为中国奶羊存栏第一名。通过牧场标准化、奶羊良种化、生产机械化、管理数字化,公司保障优质羊奶从牧场到工厂全程可追溯。

破解发展难题

蓝蓝的天空,碧绿的湖水,勤劳的阿妈在给奶牛挤奶……这或许是许多人关于内蒙古的一个“嵌入式”印象。“在奶业振兴的大潮中,这一幕已经彻底翻篇。”内蒙古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一单元助理总经理赵国梁说,作坊式的牛奶生产,根本解决不了国人吃好奶、随时吃的难题。

以优然牧业为例,最小的牧场也有奶牛3000头,大的有24000头。每一天,娟珊奶牛的伙食标准是80元。所有奶牛都享有刷身、修蹄等保健服务,所有牛奶都全封闭进入加工管道。“现代化奶业大生产,首先保证了奶牛的品种好、奶牛的福利好,进而保证了牛奶的品质好。”赵国梁说,伊利、蒙牛、优然牧业等大企业引入超高温灭菌工艺,延长了牛奶的保鲜期;引入新型包材,延长了奶产品运输半径。这不仅使奶源区的人吃奶更加方便、放心,还把“黄金奶源带”上的优质产品推向全国。

在伊利人眼里,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喝牛奶的人和不喝牛奶的人。“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许多人不喝牛奶的主要原因就是乳糖不耐受,喝奶后不是涨肚就是跑肚。”伊利集团液态奶事业部研发总监巴根纳介绍,找到了症结,确立了使命——“把不喝牛奶的人变成喝牛奶的人”,伊利集团大力攻关。

开发“舒化奶”过程中,巴根纳和科研团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为了解决工业化成本太高、产品容易褐变难题,科研团队进行了上千次实验。一个指标、一个参数,甚至报告中的一个标点符号都要精益求精。最终,在国内首次采用了业界领先的“无菌添加”工艺以及国际先进的“乳糖水解”技术,在不破坏牛奶原始的色、香、味、口感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基础上,将乳糖完全水解,让困扰很多人的乳糖不耐受问题变得“不是问题”。在此基础上,巴根纳团队又成功研发出乳铁蛋白型舒化奶等3种不同类型的舒化奶,推出了中老年舒化奶。“伊利舒化奶在全球乳业大会上获大奖,我非常高兴。”巴根纳说,“让更多的人变成喝奶的人,我更加自豪。”

创新成为龙头企业乳品研发的主流。以伊利为例,营销收入在全球乳业排名第五名,但是研发能力已进入前二名。

龙头企业“做消费者粉丝”,支持龙头企业也成为各地推进奶业振兴的实际行动。在供给侧,龙头企业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在需求侧,许多居民的乳品消费从“偶尔吃”转向“终身吃”。在这样相互促进的氛围里,内蒙古驴奶、羊奶、马奶、驼奶等领域的小企业,深耕当地、精耕产品、专耕市场的新一轮创新又开始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