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备受瞩目的巨子生物(02367.HK)登陆港股,这对于医美赛道来说算得上重要事件。很多投资者希望巨子生物的表现能够成为一针强心剂,激发医美板块重拾2021年上半年在二级市场的荣光。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巨子生物在港股的强劲并没能挽回其他医美公司股价的颓势。作为A股曾经医美行情弄潮儿的玻尿酸“三剑客”,华熙生物(688363.SH)、爱美客(300896)(300896.SZ)、昊海生科(688366.SH)仍然在“腰斩”的泥潭中挣扎。市场这样的反馈也引发了关于医美的讨论向新的方向发展——在功效性护肤品领域,巨子生物为代表的胶原蛋白产品是否比玻尿酸更胜一筹?
(相关资料图)
胶原蛋白第一股
11月4日,有着“胶原蛋白第一股”之称的巨子生物登陆香港主板,发行价为24.3港元,发行数量2261万股,实际募集资金净额4.96亿港元。2019年至2022年前5个月,巨子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57亿元、11.9亿元、15.52亿元、7.2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2亿元、8.26亿元、8.28亿元、3.14亿元。
招股书显示,巨子生物主营以重组胶原蛋白为关键生物活性成分的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基于稀有人参皂苷技术的保健食品等。巨子生物在招股书中表示,胶原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较低的免疫原性,是护肤品、医疗产品等的理想生物活性成分。截至2022年10月16日,巨子生物的产品组合包括106项SKU,涵盖功效性护肤品、医用敷料和保健食品的八大主要品牌,重组胶原蛋白产品旗舰品牌可丽金和可复美分别是2021年中国专业皮肤护理产品行业第三和第四的畅销品牌,零售额分别为29亿元、27亿元。
虽然11月10日巨子生物股价回调2.7%,但是承接较为良性。自上市以来公司股价表现总体比较强势,以11月9日达到的最高价36港元计算,巨子生物较发行价最大涨幅达到48.15%,以11月10日收盘价34.2港元计算也上涨超过40%。
深圳阿尔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胶原蛋白行业专家周莹博士向表示,“功效性”是巨子生物强势生长的最大亮点。周博士认为,护肤品领域被划为颜值经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功效化妆品充满期待,商机成熟。
周博士还谈到,国家2021年开始实施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清理了市场在护肤品领域的虚假功效宣称和误导性广告,使得巨子生物产品获得了较为有利的市场环境。更重要的是,巨子生物在功效护肤品领域有全方位的产品布局,并且具备自身技术壁垒及证照壁垒。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接受采访时表示,医美产品目前在市场中具有焦虑型需求的支撑,前景看好,同时医美产品的毛利率高,业绩增长潜力大。在医美市场,基本都是新产品新技术会有新的概念热度,巨子生物新股上市后的股价上涨或许也与这方面因素有关。
医美行情考古和没落的“三剑客”
时至今日,还有不少投资者对于2021年上半年医美板块的主升行情记忆犹新。回顾当时的市场环境,在碳中和题材的短线行情结束后,正是医美板块率先开启了后续A股以趋势为主导的市场结构,为当年下半年锂电池、光伏为主的轰轰烈烈的赛道行情奠定了基础。
当时的医美板块,既有朗姿股份(002612)(002612.SZ)跨年完成了近10倍涨幅,也有权重华东医药(000963)(000963.SZ)的多次涨停,奥园美谷(000615)(000615.SZ)、鲁商发展(600223)(600223.SH)等强势个股层出不穷。
其中,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组成的玻尿酸“三剑客”也必然是绕不开的标的。爱美客在2021年7月1日达到最高价842.34元,较发行价118.27元涨幅超过600%。华熙生物、昊海生科7月份达到的最高价相较于年初也都实现了翻倍。
然而,从那之后,医美板块却进入漫长的下跌趋势,截至11月10日收盘,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分别报收483.98元、106.68元、81.37元,股价相较于2021年7月份都陷入腰斩或几乎腰斩的境地。而巨子生物上市后的强劲也并没有对这些医美板块曾经的明星股形成明显的正向刺激,这使得市场的讨论开始向新的方向发展,即巨子生物所代表的胶原蛋白功效性护肤品是否比玻尿酸类产品更胜一筹?
胶原蛋白风头盖过玻尿酸?
发现,巨子生物上市前后,有不少券商在研报中表示,预计未来五年,基于胶原蛋白的功效性护肤品市场将有比玻尿酸(透明质酸)类产品更高的复合年增长率。
关于胶原蛋白与玻尿酸产品的功效,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常务理事田亚华曾表示,胶原蛋白与透明质酸相比,具有更强的市场接受度。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胶原蛋白产品,在安全性和功效性上,还有需要突破的技术瓶颈。
周莹博士认为,胶原蛋白和玻尿酸两者组成成分不同,各有所长。玻尿酸最主要的是有特殊的保水作用。胶原蛋白主要是结构支架,有支撑、修复、营养交集在一起的抗衰老作用,二者各有优势,消费者根据部位和需求选择。
至于胶原蛋白功能性护肤品未来的成长性是否更好?周博士告诉,胶原蛋白结构远比玻尿酸复杂,重组胶原蛋白成本也远高于玻尿酸,短期胶原蛋白的成本很难大幅下降至玻尿酸的水平。所以短期内胶原蛋白产品仍然属于高消费。它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技术的突破,政策的支撑,以及是否有更好的替代物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