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平台发力大市场建设”专家研讨会作为2022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暨中国会展经济(昆明)论坛的配套活动,于8月24日在线上举办。研讨会由上海会展研究院/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国内会展专家、学者、主流媒体代表和上海研究院师生共同参与本次研讨会。研讨会得到了上海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支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海大学文科处副处长金桥教授代表学校致辞,他对承办此次研讨会活动表示全力支持与肯定,希望此番研讨能够提供更多的政策建议,转换成智库专报。研讨会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泽炎主持。上海会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敏教授做开场发言,他从话题起源、发展痛点、市场现状和应对方式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专题研讨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他认为会展业是现代市场体系不可替代的组成,全局性战略性市场化平台,主要服务贸易投资内外开放,有责任一马当先、率先破局。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储祥银在发言中强调,发力大市场建设,是新发展格局中最重要的一步。他从理论高度阐释全国统一大市场和会展产业市场属性。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四统一”、“一规范”、“一标准”,需要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与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储祥银教授认为,会展业的市场属性决定了在统一大市场建设中一定要有所作为。

教育部旅游会展教指委员、浙江万里学院会展系主任任国岩教授围绕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规范”与“提升”提出了四个观点:一是合作共赢,需要开发会展信息决策分析平台、推动产业服务的政务平台与教育科研平台等;二是信息服务具有特殊重要性,平台对信息服务有协同效应,推动信息对称;三是建立标准制度,缓解各类冲突;四是需要完善产业环境,与具有完善招展招商体系的国际市场紧密相连。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展与传播学院院长王春雷教授从会展业属性和经济功能两方面对会展和全国统一大市场进行分析。他认为会展业在新产品、新技术交流与文化传播方面优势显著,要立足内需,形成更多商贸交流的新平台、新业态与新模式,鼓励打造综合性的商品交易平台,加强会展业的标准化建设,优先推进区域协作。

会展中国频道主编周宇宁提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需要主流媒体及时、全面、精准传播,更需要专家学者的深刻解读和理论引导。今年上半年,在储祥银会长的倡导下,会展中国策划了“会展: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系列报道,邀请国内会展专家、学者、会展管理部门负责人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在行业内引起广泛关注。希望以后能和会展业界人士有更多这样的合作,把各级政府与会展相关的政策、条例、法规等,通过专家解读、主流媒体传播、业界响应这样一个“传播链”做好、做强,为会展平台不断赋能,让行业看到多角度的平台价值。更希望会展学界和媒体共同推动与行业相关政策研究,让会展研究通过专业传播的不断延展,实现理论和实践结合,推动行业发展。

上海会展研究院郜明教授从“会展业如何拥抱新技术”的角度指出,元宇宙(Met averse)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为会展行业拓展了平台。

上海会展研究院何会文教授表示,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会展业发挥产业组织、消费引导、规则创新作用,并认为未来会展应做到三点:一是应有大国思维;二是构建完整产业链;三是促进要素流通。

上海会展研究院研究员赵晋全副教授创新性指出,网购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兼有大市场和会展行为,如果把网购看作线上会展,网购平台就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基于样本研究,会展业发力大高层建设就有了着力点。

上海会展研究院研究员孔秀祥副教授进一步指出,网购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先行者,未来可以通过调研实证,寻找会展业的发力点。他还认为网络会展是实体会展的延伸,应注重线上线下(300959)相互结合。

陈泽炎表示,促进市场的最重要表现,便是搭建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四大展会平台,完善整合各种新兴产业平台,促进会展业水平提升,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最有力抓手。他指出,未来可以围绕“建设中国统一大市场,展览业如何发挥作用”主题,为政府提供智库专报。

上海大学新传学院副院长牛盼强副教授指出,会展业发展的动力来自挑战和需求。他从学术角度阐述了会展活动的“不确定性”随大市场建设而不断提升,认为可以将会展平台建设中的“不确定性”转变为一种确定性规律,推动国家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牛盼强也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一是在中国会展经济昆明论坛中嵌入召开专题研讨会,实现了充分、深入探讨;二是研讨会中的专家的发言是本次研讨会取得成功的核心与关键;三是希望彼此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中国会展产业、事业、教育等方面做出应有贡献。(季菲艳、徐惠孜、刘海燕、李秋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