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万余人齐聚“鸟巢”见证冬奥开幕式的盛况,再到每一场比赛的顺畅进行,北京冬奥会的每一个精彩瞬间背后都有交通人的付出。
今天(4月19日)上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北京冬奥组委总结表彰大会在首钢文馆召开,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作为先进集体的代表,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冬奥办也受到了表彰。
回忆起冬奥保障中的点点滴滴,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综合运输处处长、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冬奥办副主任张涛感慨颇深。他觉得,广大市民积极、广泛的参与也是冬奥交通保障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之一。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综合运输处处长、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冬奥办副主任张涛手捧证书。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供图
交通贯穿冬奥筹备和赛事保障始终
交通作为北京冬奥会保障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贯穿冬奥筹备和赛事保障的始终,自2015年申冬奥成功以来,北京市交通委就开始研究部署交通保障的相关工作。
张涛告诉记者,自2016年起,北京市交通委就会同有关单位着手冬奥交通项目规划和推进保障设施建设,并实现了京礼高速等11项道路设施提前一年完工。从2018年起,市交通委还陆续出台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北京市社会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城市公共交通使用政策、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交通服务车辆高速公路通行政策等各项交通保障政策、方案、应急预案。
“举办这届冬奥会,难度前所未有。”张涛介绍,受疫情影响,交通组织方案经历了多次调整和修改,而且不能像以往保障大型活动那样使用地铁进行运输,这无疑给交通组织带来了更多挑战。
“我们根据场馆分布、人员规模、竞赛日程等信息,紧密追踪人力资源计划、疫情防控政策等动态,不断调整完善交通保障总体方案和工作人员、观众、非注册新闻中心、火炬传递、开闭幕式运输方案等方案。”张涛告诉记者,冬奥保障期间,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市、河北省张家口市共同组织了6000余辆服务用车和1.3万余名驾驶员,交通服务覆盖32个场馆、32个服务设施、60个注册酒店。为了让交通指挥更加顺畅,6000余辆涉奥保障车辆还安装有智能指挥调度终端,依托5G、北斗定位等技术,可以将定位精度控制在15米以内,数据实现秒级回传,这样就可以实时掌握每辆车的运行状态。
为了更好地应对各类突发情况,市交通委还组织开展了系列测试演练。先后开展了极端天气、城市隧道应急、轨道列车故障、工作人员(含志愿者)和组织观众运输服务突发事件等一系列演练,为赛事运输服务平稳有序夯实基础。
冬奥保障期间北京交通行业累计运送383万人次
北京冬奥会的交通保障还充分体现了跨部门间的融合与协调。在冬奥交通保障指挥调度中心,来自市交通委、市公安交管局和冬奥组委交通部等不同单位的工作人员实行协同办公。
冬奥保障期间,北京市冬奥交通保障指挥调度中心,多个部门工作人员协同办公。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供图
“北京市冬奥交通保障指挥调度中心以市交通委、市公安交管局、冬奥组委交通部为核心,组织34家成员单位、十几家运输企业共同做好赛事工作。”张涛告诉记者,得益于扁平化的指挥体系,过去需要跨部门处理的事务,省去了中间的沟通环节,在现场就面对面解决,所有需协调事项即时办理,事不过夜。
科学高效的交通指挥,也确保了冬奥会的完美呈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当晚,有4万余人在“鸟巢”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其中既有闭环内的运动员,还有来自北京各界的市民代表,如何实现“有序集结、快速疏散”,交通部门的科学组织尤为重要。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当晚,“鸟巢”、保障车辆和漫天烟花实现“同框”。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供图
为了防止现场车辆都在同一时间抵达,每个车队的出发时间和抵达时间都按分钟进行计算,最小间隔仅有5分钟,就连观众大巴车的停车位置也很有讲究,先来的车队座位离出入口较远、后到的车队座位离出入口较近,这样就确保了观众可以有秩序地依次离场,避免人流交织。闭环外观众涉及23个远端集结点,最远的还有从延庆出发的,但没有一辆车、一名观众迟到。
自1月4日小闭环开始至3月16日冬奥交通服务结束,得益于组织精细,开闭幕式、火炬传递等重大活动交通实现了绝对安全,确保了赛事交通安全、准点、可靠,北京交通行业累计运送383万人次、累计发车54万车次。此外,还投入600辆专用出租车用于媒体、转播商、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等6类闭环内利益相关方运输,完成订单1.6万单,订单响应率达到100%。
赛事交通和社会交通实现“两方兼顾”
回忆起冬奥保障中的点点滴滴,张涛感慨颇深,他觉得,广大市民积极、广泛的参与也是冬奥交通保障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之一,“冬奥期间,市民朋友能主动礼让冬奥车辆,在重点区域,大家也更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高峰交通压力得到明显缓解。”
此次冬奥交通保障工作中,坚持办赛和服务人民、促进发展相结合,实行预期管理,通过媒体矩阵、短信提示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响应,主动配合,广泛参与到冬奥交通治理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良性互动,实现了赛事交通和社会交通的两方兼顾、和谐运转。
张涛告诉记者,在服务保障期间,交通团队做到了重大敏感事故和负面舆情“零发生、零炒作”,实现了冬奥交通、春运交通、全国两会交通、社会交通“四统一”,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为实现“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目标贡献了交通系统的力量。
“圆满完成冬奥交通保障是新的起点,一些冬奥交通保障中积累的经验也会对未来我们参与重大活动交通保障乃至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提供宝贵借鉴。” 谈及参与冬奥保障的感受,张涛表示,作为一名首都交通人,会继续总结冬奥经验,发扬冬奥精神,并将冬奥精神转化为做好首都交通工作的动力,当好首都发展开路先锋,建设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推动首都交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