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6斤包装半斤茶叶”的话题曾引发广泛关注。如何为茶叶“瘦身”,是市场监管部门正在大力攻克的难题。

9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重新修订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将实施,对包括茶叶在内的31类食品、16类化妆品的包装层数、包装成本、空隙率等均做了明确规定,旨在解决过度包装问题。

近日,全国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行动推进会在浙江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联合五部门,在今年4月初率先启动专项执法,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行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截至目前,全省8440家茶叶产销企业、450家包装设计生产主体和41家行业协会均100%实现国家标准;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2.3万人次,纠正查处过度包装等问题548个,问题包装发现率明显下降。

“6斤包装半斤茶”状况将不再

茶叶及相关制品包装层数不得超过四层

今年新茶上市之际,浙江省消保委针对茶叶过度包装问题,暗访茶叶包装批发市场和部分景区茶叶零售店发现,市场上销售的茶叶包装价格(不含茶叶)一般在30~300元不等,其中售价最高的一套包装为380元。高价茶叶包装一般为木盒或竹盒+陶罐或瓷罐的套装,也有少数高价包装为锡罐。

部分茶叶包装不仅价格高,重量也十分“惊人”,如某品牌的重达6斤茶叶包装盒里只装了半斤茶叶。省消保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茶叶经销商表示高价茶叶包装往往用于送礼,越豪华让人觉得茶叶越名贵,而其中的溢价空间也越大。

5月初,杭州市市场监管局专门召开“倡导茶叶适度包装,推动绿色文明消费”倡议活动,现场用实例详细说明了何为茶叶的过度包装。根据重新修订的新国标,与茶叶包装相关的重点内容包括:茶叶及相关制品包装层数不得超过四层;生产单位应采取措施,控制除直接与内装物接触的包装之外,所有的包装的成本不超过产品销售价格的20%等。

全面记录茶叶包装信息

从企业源头加强茶叶包装档案管理

记者在杭州龙冠实业有限公司发现,该公司建立的茶叶包装信息档案包含各品类规格的茶叶产品,每种产品按照设计、定稿、生产、检测四个环节,全过程记录茶叶包装信息。如一款名为“老树龙井礼盒”茶叶产品,首先在包装设计环节就对其建立设计档案,记录新产品包装的委托设计机构、单件净含量、预设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及预计包装制作成本。包装设计稿经初审符合国家标准之后,录入包装档案。之后,委托包装生产企业生产茶叶包装,并在包装信息档案中记录委托生产企业及委托生产包装信息。待包装生产完成后,该公司开始试生产,并将试生产的茶叶产品样品送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包装合规性检测,检测结果记入包装档案。如果检测合格,则启动量产,上市销售;如果检测不合格,则继续修改包装设计方案,直至检测合格才上市销售。

据悉,聚焦茶叶生产主体,省市场监管局督促全面按照新国标改进包装设计,建立产品包装信息档案,实现包装“批批自检”。目前,全省茶叶生产企业已建立包装信息档案8440份,全面记录产品的包装需求、设计、制作、查验、检测等信息。

加强流通领域日常管理

39种过度包装茶叶被网络禁售

在流通环节,聚焦全省22家重点茶叶市场,浙江将茶叶包装规范纳入市场主办方的日常管理,通过积分、合同、场规场纪等约束市场平台内经营者遵守包装规范。聚焦全省7077家销售企业,浙江落实茶叶产品过度包装进货查验制度,39种品牌茶、63家龙头企业率先实现流通可控、源头可溯、问题可查、责任可究。

针对电商平台多、茶叶交易活跃的特点,浙江召开全省电商平台企业行政指导会,出台《全省茶叶过度包装网络禁售目录操作指引》,督促电商平台加强平台内经营者包装合规性审核。淘宝、天猫建立“消费反馈—负面评价—自我承诺”制度,对39种过度包装茶叶产品实施禁售。

此外,依托“浙江公平在线”,省市场监管局首创“茶叶过度包装在线监测模型”,对30个电商平台开展监测,覆盖1.3万家网店和16.3万条商品信息,落地闭环处置122条涉嫌违法信息。

自4月份全省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行动开展以来,浙江已开展多部门联合检查151次,首次发现茶叶过度包装作出责令改正,对收到责令改正通知而拒不改正的茶叶生产经营者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全省共查处过度包装等违法案件236件,查封扣押违法包装1.59万个,发出责令整改通知312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