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6家车企联合签署“承诺书”两天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表声明,删除“承诺书”涉及价格的不当表述,遵守《反垄断法》,自主定价,公平竞争。

对此,崔东树点评说,签订“承诺书”并不是搞价格垄断、不允许企业降价,不应对此有过度解读。他解释称,价格稳定不是不降价,而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稳定的价格预期。

一季度车企疯狂降价,市场上销量低迷,至今余波未了。这场价格战最先由特斯拉牵头新能源车,3月“东风系”大幅降价掀起燃油车价格战,油电全员下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混乱的价格战导致消费者持币观望,对价格有了不切实际的预期,透支了消费者对车企的信任,导致市场需求趋向疲软,成交乏力。

销量疲态让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车企日子更加艰难。国内汽车市场正处在艰难转型期,油电互搏暗示了消费整体不及预期,车企经营压力加剧,行业生存压力巨大。

而随着价格战全面升级,一些乱象也层出不穷。不少企业违背市场竞争的非正常手段,以及雇佣网络水军抹黑竞争对手,都给车企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冲击。

恶性价格战对于车企无疑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盲目跟随降价,不仅会对品牌造成损害,影响品牌忠诚度,还造成了区域市场的震荡,不同地区消费者预期混乱。

“东风系”一度成了蝴蝶的翅膀,煽动了全国汽车市场。各大汽车集团在地方财政的支持之下,补贴优惠从开始补贴购买新能源,逐渐到买车就补贴,力度不断加码。

市场竞争一旦有了外力介入,就不再纯粹。正如崔东树所说,要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不能搞恶性的价格竞争,尤其是不能搞一些像“政企联动”的价格竞争。

本能越做越大的盘子,囿于地域限制只会越做越窄。车企不能保持盈利,在研发等各个层面都会受限,综合的竞争力也会折损,并不利于整个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如果供过于求的局面一直得不到改善,价格战的局面将有可能贯穿全年,这对于车企本就艰难的日子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承诺书”必须放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但约束和终结当下非理性的价格战应该建立共识,而不要等价格战打到生死存亡的时刻。

在可预见的未来,新能源车与燃油车还会不打不相识,但至少需要企业彼此以更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效率加持,在硬件和软件上更上一层楼,真正形成成本上的卓越竞争力,而不是一味地卷入其中被动参战。

评论员 陶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