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7月6日至8日在上海召开,除上海世博中心及世博展览馆外,浦东张江、徐汇西岸也设有分会场。
(相关资料图)
大会召开第二天,《》记者在张江分会场看到了由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带来的微创脑手术柔性机器人。
据中科院香港创新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执行副主任刘宏斌介绍,此次他们带来了两大亮眼产品,分别是Embodied AI多模态手术大模型(以下简称“Embodied AI”)和MicroNeuro微创脑手术柔性机器人系统(以下简称“MicroNeuro”),前者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市面上暂无类似产品。
实现三大技术突破
脑部作为人体最为复杂和重要的器官之一,控制着人体的各项生理和心理活动。这使得脑部手术十分复杂、风险极高,往往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医疗团队以及精密的手术设备,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面对这一难题,刘宏斌及其团队在脑手术机器人上做出了突破,并成功研发了MicroNeuro。据他介绍,该手术机器人系统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对微小且柔软器械的精准控制。比如,如何保证其在狭窄的空间里拐急弯时不失控。这一问题看起来很容易解决,但要想保证操作又稳又准又灵活,实际上涉及到非常复杂的算法。”
第二个突破则是帮助医生解决了脑内定位的问题。“一旦这种手术器械进入人脑后,医生就看不到了,就会失去对设备的把握。所以我们就需要算法来补偿,相当于给医生一双透视眼。虽然他看不到,但通过机器的分析,医生仍然能够准确地掌握脑内的手术工具。”刘宏斌说道。
第三是核心技术在于两个产品的结合,将手术大模型与机器人相结合能够有效帮助医生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顺利完成脑手术。刘宏斌指出,“做脑手术的一个痛点就在于即使是经验非常丰富的医生也很容易失去方向感,过度的紧张很容易让他们忘掉下一步该做什么。而通过AI大数据模型,医生可以让机器辅助他判断目前的手术到了哪一阶段,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都可以进行实时提醒。”
不仅是脑内手术,Embodied AI目前已在其他神经外科手术、胸外科手术和呼吸介入等术式中得到了初步应用。刘宏斌认为,这一系统对于青年医生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内窥镜所传回的手术图像,它能够理解医生的操作动作并判断手术进入了哪一阶段,进而对医生进行提示。内窥镜对于图像的识别还能够将人体内部的解剖学结构分割出来,标注哪些是医生需要操作的部位。此外,该系统还能够记录整个手术流程是否合规。比如,系统能够监测到医生是否在按照标准洗手、消毒。”他说道。
充分结合内地与香港优势
创新产品的研发绝非一蹴而就,其中蕴含着科研人员无数的汗水与心血。不过,刘宏斌认为中国香港的科研氛围十分浓厚。他向《》记者表示“在研发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首先就是技术攻关。我们想要突破一些比较难的技术,就需要科研人员长时间地塌下心来专注于这件事。在香港较好的科研环境下,大家还是能够耐得住寂寞,专心做事的。”
对于未来青年人才如何培养,刘宏斌指出,要充分结合香港和内地的优势,“香港的学术环境比较开放、国际化,大家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也比较快,但香港的科研一般都是小团队作战,很难解决大问题。所以,这就要发挥内地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中心也在有意识的将一些有潜力的青年聚集起来,让他们形成一个团队,集体解决有意义、比较难的问题。这些年轻人他们既能够充分利用香港较为活跃、开放的学术氛围,又有团队合作的思路,能够真正解决一些实际的重大问题。”
医疗器械的研发还应多注重临床医生的需求,刘宏斌及其团队在立项初期就重视与医生进行深入沟通,以保证研发成果能够充分对接临床所需。刘宏斌告诉本报记者,“我们的脑手术机器人其实是香港的医生率先找上门进行沟通,提出需求。在研发过程中,双方进行了非常多的互动,每个月至少会同临床专家团队在一起开一次会。我们也会到他们的手术室进行测试、观察。”
AI助力分级诊疗
据了解,目前这两款产品尚未商业化落地,本次也是第一次在内地参展。对于未来的市场推广,刘宏斌向记者表示,内地市场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除此之外,也会关注欧洲、美国、东南亚市场,形成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
他坦言,国内的医疗器械厂商的确与国外巨头存在着一定差距,但在部分研发技术上,却已处于领先地位。“比如,我们这些最新的AI技术都会与国际上最好的算法做对比,在一些指标上有着明显优势。而MicroNeuro作为国际上第一款真正能进行微创深位脑手术的机器人,它的先进性也得到了业内专家和同行们的认可。”
在国内市场上,这两款产品的落地将有望助力分级诊疗的实现。刘宏斌强调,目前县域医疗水平的提升以及分级诊疗的落实,并不能单纯地依靠5G等通讯技术的赋能,更重要的是对于基层医生的培训。“我们研发这些AI算法并不是为了帮助阅历丰富的临床专家,而是为了帮助一些缺少练手机会的医生。比如基层医生,他们接触的病人少,就需要AI来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在诊断的时候因为有AI的加持更加有信心,同样也让病人更加信任他们。”刘宏斌说道。
他还提到,“我们目前面临的难题并不是临床专家无法通过远程进行手术,而是专家数量有限”。刘宏斌说道,“手术机器人未来的发展就是要让一些普通手术变成‘傻瓜式’的,无论是谁来做这个手术效果都一样。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病人的分流,大家才愿意去基层医院看病。”
(本文图片与视频均由唐菁阳拍摄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