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高靖宇/文)电子显示屏实时监控各种生产环节及设备;5G巡检机器人查看设备运行状态;24 小时不间断无灯生产……在5G网络的支撑下,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实现工业互联网转型。
近年来,我国通过推进5G应用“扬帆”行动和“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5G在设施、标准、技术、应用等方面已经实现全球领先。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5G应用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60个,应用案例数超5万个,“5G+工业互联网”在千行百业落地并向生产核心环节延伸。
(资料图片)
在2023工业互联网大会期间举行的“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高端论坛”上,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王鹏表示,现阶段面向工业需求的5G网络部署设备接入和关键部件不断成熟,5G工业融合终端的种类也在不断丰富,基础电信企业和工业企业的合作持续深入,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日渐清晰,下一步要打造5G+工业互联网的升级版。
一是夯实产业基础,加快5G工业芯片模组的研发,提高基础元器件的供给能力,推动5G与工业设备双向适配,加快相关融合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应用,强化5G工业专网建设部署,满足各类企业对5G工业专网灵活性、可管理性、安全性和定制化的要求,加强场景,加强融合场景技术研究和标准研制,推进标准应用验证,加快垂直行业一体化解决方案,探索形成行业内可复制可推广的落地方案。
二是深化融合应用,加快5G由生产外围辅助环节向生产核心控制环节深化拓展,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推动万家企业开展5G工厂建设,建成1000个分级分类特色鲜明的工厂,打造100个标杆示范工厂,加快从县县通5G到厂厂用5G,培育5G工厂的中国品牌,打造5G+工业互联网的中国方案。
三是推进规模发展,鼓励各地立足主导和特色产业,创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找准5G+工业互联网,发展好见效快、后劲足的行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可复制推广的先行先试样板,推动5G+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形成行业聚集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
在论坛上,一批5G工厂示范标杆企业集中展示。
在电子设备制造领域,宁德时代(300750)的5G工厂,建成跨省一体化5G专网,接入5G终端超一万个,降低人工追溯成本80%;在装备制造行业,宁波中集5G工厂,建立集装箱行业首个5G+IOT平台,服务9个生产基地;在汽车制造行业,极氪5G工厂将5G技术融合到汽车生产场景中,综合生产效率提高23.5%,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1%,产品不良率降低30%;在石化化工行业,汇丰石化安全环保应急5G工厂,打造了基于MEC的5G工业互联网安全应用示范,将安全预警处理过程控制在10分钟内完成;在钢铁行业,南京钢铁5G工厂,利用5G技术实现数字孪生,设备运行状态检测等场景应用,相比传统机械加工效率提升3倍,运营成本降低20%。
可以看到,这些5G工厂进一步将5G+工业互联网新一代融合应用落地,实现加工质量的升级,加工工艺的优化,安全生产运营的保障,生产的智能调度和管理,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工厂。
不过,在推动5G+工业互联网规模发展的同时,在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方面仍面临一些难点和挑战。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所长曹蓟光表示,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由生产外围辅助环节向核心控制环节深化拓展,加速推动新型智能工控创新发展,利用5G-A的技术领先优势,通过推动5G等新技术与工控系统的融合创新,开辟工控发展新路径、新空间,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5G-A是5G的进化版本,目前正在进行R18标准的制定,今年将启动关键技术的验证,为5G-A的标准制定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预计今年年底会发布R18的5G-A第一版标准。目前,运营商和产业链伙伴正在积极推进5G-A的商用。
在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中国联通携手合作伙伴发布5G超可靠低时延汽车柔性产线。据介绍,“5G超可靠低时延汽车柔性产线” 构建试制产线整体网络解决方案,在通信领域全球首次验证了5G-A网络时延4ms、稳定性5个9(99.999%)的性能指标。
此次发布的“5G超可靠低时延汽车柔性产线”实现了在工控领域的网络突破、终端突破、运营升级、模式延展四大创新性突破。初步解决了工控设备“剪辫子”、柔性生产等行业难题。
中国联通表示,将进一步赋能3C制造、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拓展丰富5G-A技术在汽车制造及其他行业核心生产环节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