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以“走向碳中和之路”为主题的2023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碳博会”)6月11日至6月14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毕马威中国6月12日在碳博会现场发布了《中国新能源车筑梦欧洲》报告。报告显示,欧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重要目的地。中国新能源汽车对欧洲出口量占全部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近半。2022年中国在欧洲的投资中,汽车产业占比高达53%,较2021年的占比提升了33个百分点。

欧洲是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毕马威中国海外投资并购交易咨询主管合伙人、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负责合伙人李瑶表示,“欧洲发展低碳经济信心坚定,对交通领域的碳减排格外重视,欧盟于2023年正式通过《2035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蓝图。欧洲日益广阔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进入,有助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

多项数据表明,欧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重要目的地。一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对欧洲的出口量占汽车总出口量的份额从2017年的19%提升至2022年的36%。2021年,中国对欧洲出口量超过了新能源汽车传统出口地亚洲,占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的48%,欧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第一大区域。

另一方面,中企在欧洲绿地投资增长迅猛,汽车是绿地投资额创历史新高的主力。毕马威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在欧洲汽车行业的总投资占比高达53%,较2021年占比提升了33个百分点。中国企业在汽车领域的投资增长是绿地投资额创历史新高的主因,这一历史性的增长主要源于电动汽车产业链上游的动力电池厂商加速“出海”,在欧洲传统汽车产业发达地区直接投资设厂、新建产能。

从产业链来看,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欧洲的投资已基本覆盖全产业链。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2月共发生14笔中国在欧洲的并购交易,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上游和中游。其中,上游主要集中于锂矿及电池,共10笔;中游交易共4笔,与整车和零部件相关。由于中国在动力电池产业上多年积聚的优势,围绕动力电池产业链所展开的并购交易及绿地投资是中企在欧洲投资布局的主力。

毕马威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诺伯特(NorbertMeyring)在碳博会期间表示,在进入海外市场时,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往往面临品牌认知度较低的挑战。为了快速获得竞争优势,车企应考虑在分销渠道、金融服务以及维修和保养等领域与当地企业进行更紧密的合作。有的甚至也可以考虑收购已有一定声望的本土汽车品牌,以实现更快的发展壮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