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对外文化贸易额已超2200亿美元,同比增速约11%,在上一年38.7%的增速基础上延续了高增长速度,文化产品进出口规模更是多年居世界首位。
在规模日增背景下,一些行业短板日益凸显,打通这些关卡,也成为提升中国文化贸易量的切口。一方面,部分文化产品在视听产业上依然存在价格低、规模小等问题;另一方面,从文化贸易结构来看,文化产品进出口额占据八成,但文化服务贸易规模尚小。
【资料图】
6月8日,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促进文化贸易”分论坛召开,与会专家围绕“政策引领激发文化企业新动能”“数智赋能培育出海新优势”“深化内涵创造文化产品新价值”等议题展开探讨。当天下午,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同步召开,一批文化出海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
文化贸易的价值何在?《“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已给出了答案,根据规划,对外文化贸易,关乎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国际舆论引导力的提升。
“文化贸易兼备文化属性与贸易属性。”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也表示,文化贸易兼具实现文化自信与影响力扩大化、创造可观经济价值的双重功效。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为破解上述难题,将文化资源充分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中华文化特色与海外受众偏好有机结合,并加速拥抱数字化成为必由之路。
文化贸易基地释放赋能效应
华文教育是中国文化出海的第一步,但长期以来,部分教材同海外课堂教学需要和风格脱节,面临“水土不服”难题。
如何使中国文化“本土化”,成为文化出海的第一道难关。
对此,深圳市仓颉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倪鹤琴建议,改变中文教材的输出方式,通过“中国企业+本土出版社”的形式,摸准海外中文学习者的胃口;同时在内容上容纳更多形象生动的文化元素。
深圳市仓颉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发的汉语教育动漫《形象中文》,将故事主线设定为一名外国男孩意外穿越至月宫和桃花村,偶遇嫦娥、仓颉、孔子,自此开始了一场与汉字的邂逅……
这样场景化的教学教材在海外大受欢迎。如今,其开发的汉语教学产品囊括图书、漫画、原创编剧、动画连续剧等,项目产品95%面向海外市场销售。
在项目中添加本地色彩,是文化顺利出海的另一途径。
以华侨城集团结合吴哥窟文化创排的大型歌舞史诗《吴哥的微笑》为例,目前该项目已连续12年被国家五部委评为文化“走出去”重点项目;在此基础上,华侨城还在投资建设中柬文化创意园项目,打造大型文化旅游目的地,创造更多文化出口机遇。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文化是产业根基,中国文化贸易应走一条“先文化影响力,后贸易”的路径。这意味着,前期需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树立文化标杆、搭建文化影响力,相关回报周期长,企业在过程中往往“独木难支”。
《形象中文》主编郑宇宏便以海外华文教育产品为例解释称,从兼具中英文修养和教学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聘请,到动漫制作、程序设计等多媒体手段应用,产品的创作和生产耗资不菲,很难依靠某家企业来维持,非常需要国家支持。
华策影视(300133)集团董事长赵依芳也表示,文化影响力的搭建需要企业、政府多元角色共建项目,尤其是政府可以制定中长期的规划,引导市场,久久为功,特别是希望能够成立一批文化出口基地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机会。
在广东,企业期望已落地现实。
作为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天河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囊括动漫游戏、数字音乐、数字创意等多元业态,文化出海成效斐然。目前,基地拥有14家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个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12家广东省数字贸易龙头企业,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数额居全国前列。
6月8日下午,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同深圳吉布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兔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基地集聚效应进一步释放。
数智赋能培育出海新优势
随着文化产业沿着数字化的道路一路狂奔,数字化亦成为文化出海的重要趋势。于运全表示,新动能来自新技术,拥抱数字化已成为文化贸易的重要赋能手段。
事实上,数字化对文化出海的赋能已得到相关数据的验证。基于对文化大数据平台的研究,于运全发现,目前国际社会主要关注中国三大文化话题形态,一是以TikTok为代表的短视频业态,二是中国网络文学,三是游戏。
这些数字文化产品能够“后来居上”,往往得益于其固有属性。例如,短视频能够快速实现跨国传播,且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迎合用户时间碎片化的趋势;游戏产业则通常有较强的趣味性,社交属性强,容易积累用户基础。以上海沐瞳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其开发的一款游戏在上线短短几年内,即实现全球下载量超过10亿次,在53个国家进入游戏应用榜前十,产生了广泛的国际传播力。
目前,中国数字文化产业正加速膨胀。尤其在广东,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营收达5728亿元,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数字音乐、数字电影等业态均居全国前列。
庞大的产能也意味着需要寻找新的“释放口”。快手科技副总裁刘震分析,目前国内整体日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10亿,短视频用户渗透率超过94%;但在全球范围内,短视频渗透率不超过20%,一些地区甚至低于10%,因而相比于正日渐饱和的国内市场,海外市场的前景十分可期。
此外,短视频等数字文化企业还可借助自身积累的传播力搭建平台,实现强强合作、抱团出海。目前,快手便计划在巴西组建一个助力中国企业出海巴西的平台,为企业提供服务,在当地形成更大文化出海合力;其还同中新社、环球网等专业媒体开展合作,共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美景美食等,亦收到了良好反响。
“除壮大文化产业本身出海规模,数字文化还有一个额外价值——赋能中国制造。”沐瞳科技副总裁王庆延介绍,公司的游戏正助力国内很多实体品牌进行市场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开拓全球市场;同时,IP间的联动也能激发产生新的内容。
在这方面,广东华昊文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也有类似的经验,其依托世界文化遗产龟兹石窟壁画打造的数字文创IP“龟兹宝宝”于本次文博会期间首次展出,“龟兹宝宝”以新技术赋能新疆农文旅体产业,实现非遗活化保护、国潮文创、农产品牌、丝绸之路文旅等多业态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