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运全


【资料图】

首席记者 彭琰

202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促进文化贸易圆桌会将于6月8日举行。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应邀出席,并与多位嘉宾围绕“数智赋能培育文化出海新优势”这一议题展开探讨。

以文博会作为观察窗口,展会在促进文化贸易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借力展会培育文化出海新优势?圆桌会举办前夕,于运全接受记者专访,话题就此展开。

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

据了解,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今年参展文博会,展出内容突出国际传播和对外人文交流特色,包括该院智库研究成果和“中国关键词”全系列多语种公共知识产品,“国际青年中国行”项目成果,以及国际传播咨询服务和国际智库交流与知识分享成果等。

对于首次带领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走进文博会,于运全表示,看重的是展会的国际影响力。文博会创办以来,汇聚了国内文化产业的精锐力量,也吸引了更多国际元素参与。文博会所在的深圳是一座年轻又具有活力的城市,也是一座享誉世界国际大都市。随着文博会聚集效应更加凸显,城市与展会品牌实现互生共赢。

于运全表示,“展会国际化元素拓展,对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的影响力也就愈加明显。”文博会成为文化产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优势平台。这不仅有利于在国内构建高质量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更好拓展国内大市场,也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使世界各国共享中国机遇,全面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发挥展会纽带作用拓宽文化贸易渠道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已经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是我国经济复苏的新动力(300152)”。于运全表示。

商务部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2022年,对外文化贸易额超过22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1%,其中文化产品进出口额1803亿美元,文化服务进出口额414亿美元。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规模多年居世界第一位,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是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和贸易强国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积极搭建对外文化贸易促进平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贸易领军企业,促进文化贸易快速发展,推动对外文化贸易规模增长。

在此背景下,于运全认为,相关企业、市场主体,应该积极借力文博会等各级文化展会,进一步发挥展会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数字文化新业态,进一步拓展国际厂商,拓宽国际文化贸易渠道,深层次开发文化贸易新领域,激发出中国文化产业新力量,为促进我国经济复苏增长、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更强劲的动能。

具体来说,可以利用展会这个连接国内、国外两个文化消费市场的重要纽带,积极推动众多海外采购商、投资商主动寻找国内的优质文化项目与产品;我国文化企业则充分利用展会平台聚集的庞大专业机构、产业项目、资金、人才等众多资源,通过拍卖、直播、展览等形式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扩大品牌影响力,吸引合作与投资;更可以通过海外合作方“借船出海”,拓展海外市场,全面促进文化对外贸易,使文化市场实现“双循环”发展格局,加速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推动文化贸易“降本增效”

“数字化”是文化产业近年来发展趋势之一,中国数字文化出海更是动能足,亮点多。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于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数字文化出海年度研究报告(2022年)》显示,数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中增长势头最为迅猛的产业门类之一。以网络文学、网络动漫、在线影视剧、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短视频及直播等六大业态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市场拓展、内容做精、主体做强、“Z世代”聚焦等四大方面取得新进展,展现新气象,并取得了海外各界的关注与认可。

于运全指出,除了令文化产品的传播趋于简单化、高效化,突破时空障碍之外,数字化也在推动文化贸易“降本增效”,实现文化出海精准传播。以文博会为例,他观察到,本届文博会重点打造了“数字中国”展区,为众多优质数字文化企业、产品、创新技术搭建了一个品牌化的枢纽平台,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走出去提供新机遇。展会将海内外顶尖的企业、人才、产品等汇聚一堂,通过展览、论坛、签约、项目推介等各类形式促进各数字文化出海主体的交流互鉴与合作。各文化主体可通过文博会学习新技术、新理念,实现资源共享,这有助于我国数字文化企业构建合作网络,形成出海合力,壮大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出海队伍。

同时,文博会通过将交易场景数字化、云端化,来降低交易成本,高效连接了文化产品供需双方,使参展商与海量的线上线下(300959)买家精准对接。文博会还为文化消费市场的升级转型提供了众多可以借鉴的案例,激励文化企业持续探索文化消费新场景,优化商业模式,助力扩大文化产业整体规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