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一轮存款利率下调接近尾声,新一轮存款利率调整讨论声再起,此次聚焦在长期限存款利率。

一大背景是在宏观经济形势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存款定期化趋势愈加明显,且呈现两个新特点:一是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快;二是长期限存款占比越来越高。央行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个人存款中的定期及其他存款占比升至71.22%,较2022年末提升3.12个百分点;企业存款中的定期及其他存款占比升至67.71%,较2022年末提升1.88个百分点。


(相关资料图)

对比来看,个人存款中的定期及其他存款占比2019年末为63.75%,到2022年末提升4.35个百分点;企业存款中的定期及其他存款占比2019年末为59.20%,到2022年末提升6.63个百分点。

“核心存款长端利率水平显著高于市场利率,存款定期化背景下调整必要性增强。”近日,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

广发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倪军也认为,当前银行存款成本率逆势高企,主要由于近几年长期限存款占比持续提升,且长期限存款定价偏高,尤其3年以上存款利率远高于对应期限国债收益率,预计未来存在一定政策优化空间。

长期限存款利率下调声起

近期,不少地区的村镇银行存款利率下调,意味着自去年9月以来的一轮存款利率调整接近尾声。

去年9月中旬,部分国有大行、股份行率先下调存款挂牌利率,随后部分城商行、农商行跟随下调。今年4月以来,在利率市场化、利率自律机制等作用下,中小银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近期已扩围至村镇银行。

“在市场利率整体已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综合考虑自身经营情况,灵活调整存款利率,不同银行的调整幅度、节奏和时机自然就会有所差异,这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正常现象。”今年4月20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对记者表示。

5月15日,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加点上限调整,弥补了自2021年存款利率改革以来,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利率调整后留下的“类活期”存款未调整的空白。

随着这一轮存款利率调整接近尾声,如何进一步调整存款利率,优化银行负债成本,进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再次引发讨论。

倪军表示,近两月PMI数据连续下探,国债收益率低位震荡,资本市场预期不佳,市场对各类稳增长的政策期待进一步增强。“存款利率方面,随着上一轮存款挂牌利率下调收官,新一轮存款挂牌利率下调预期也开始酝酿。长期限存款定价偏高,尤其3年以上存款利率远高于对应期限国债收益率,预计未来存在一定政策优化空间。”

“存款基准利率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复利价值,在2年期及以上点位价格相对略高,这种价格走势造成了两个问题:第一,对企业而言,由于大型企业融资成本已显著走低,甚至低至2%,这与中长端一般存款上限存在倒挂,可能造成资金空转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虚增;第二,在存款定期化加剧背景下,继续激励长期存款增加,推高银行体系负债成本,这或削弱前期控制存款短端利率对银行体系综合负债成本带来的改善效果。”王一峰分析认为。

为何是长期限存款利率?

长期限存款利率调整成为首选,一大背景是在宏观经济形势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存款定期化趋势愈加明显,尤其是今年以来,还有加剧的趋势。

记者据央行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测算,截至4月末,个人存款中的定期及其他存款占比升至71.22%,较2022年末提升3.12个百分点;企业存款中的定期及其他存款占比升至67.71%,较2022年末提升1.88个百分点。

对比来看,个人存款中的定期及其他存款占比2019年末为63.75%,到2022年末提升4.35个百分点;企业存款中的定期及其他存款占比2019年末为59.20%,到2022年末提升6.63个百分点。

定期存款中的一年期以上存款增量占比在明显提升。据倪军测算,老十六家(2011年前上市)上市银行存款剩余期限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1年至5年期存款占比出现明显上升,2022年达到20.8%,较2018年提升8.38pct,达到2010年以来最高位。与之对应,2022年即期偿还存款占比仅为44.29%,已降至2010年以来最低。

以农业银行为例,截至2022年末,该行1年至5年期定期存款占比为21.7%,2019年末至2021年末分别为15.1%、17.7%、19.6%。

与此同时,随着无风险利率不断下行,部分期限的国债收益率与同期限的存款利差也在加大。当前,2年期、3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2.19%、2.26%,而同期限的大行、中小银行存款利率上限分别为2.10%+40bp、2.75%+40bp;2.10%+65bp、2.75%+65bp。

此外,长期限存款利差也较短期存款利差大。央行2015年10月24日发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调整表显示,3个月期、半年期、1年期、2年期、3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分别为1.10%、1.30%、1.50%、2.10%、2.75%。3个月期与半年期、半年期与1年期的存款利差均为0.2个百分点,而1年期与2年期、2年期与3年期的存款利差分别为0.6个百分点、0.65个百分点。

事实上,压降高成本负债是近几年银行业普遍共识。5月29日,一家城商行表示,将主动优化调整负债结构,加大一般性存款吸收力度、压降高成本负债占比,强化负债稳定性、降低负债成本;同时,借力存款定价自律机制改革,适时适度降低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将负债成本维持在合理区间。

“若定期存款利率再度下调,则可能为LPR报价下调打开窗口。”王一峰还表示,考虑到现阶段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通过降低政策利率释放“稳增长”信号必要性增强,预估央行或将继续通过“MLF – LPR”调整机制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如何实现长期限存款利率下调?

回顾2021年6月,存款利率上浮上限由百分比调整为加点,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在长期限存款利率相对较高的情况下,通过百分比来约束会进一步推高长期限存款利率,而通过加点则保持了各期限之前的加点差距。

据了解,此次改革前有个别金融机构利用长期存款利率较高的问题,通过多种不规范的所谓“创新”产品吸收长期存款,而其他银行为稳定存款来源,被动抬高存款利率揽储,推升整体负债成本。

改革后的长期限存款利率差距相对较大,则是由基准利率造成。而在当前存款基准利率难以调整的背景下,则只能通过调整挂牌利率和改革加点上限来进行。

“若近期银行再度下调2年期以上存款利率上限和挂牌利率,彰显了银行体系强化负债管理的诉求”,王一峰认为,并测算称,假设定价受控定期存款占总存款的比重在10%至25%之间,定期存款利率降幅在10bp至15bp之间,则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将改善国有行、股份行综合负债成本0.79bp至2.96bp,提振国有行、股份行息差0.71bp至2.66bp。

一位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士则建议改革利率自律机制,其表示有必要探索更加精细化的自律管理规则,“现在的自律上限都是按四大行和其他银行进行区分,可基于宏观审慎理念,按照银行不同的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来确定自律上限。”

“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发挥好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维护好市场竞争秩序,为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利率环境。”4月20日,央行还表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