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深圳海岸100至250公里的南海东部海域,42座海上油气生产设施正开采油气。这里是中国第七大油田、海上第二大油气生产基地——南海东部油田,恩平15-1油田群开发项目就位于此处。
(资料图片)
5月23-25日举行的中国海油(600938)资本市场调研活动中,贝壳财经记者通过VR“探访”恩平15-1平台。中海油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减碳和智能化是如今许多能源企业发展的关键词。
为了减碳,中海油将服役21年本该退休的船进行维修,还能再“返聘加班”10年;通过二氧化碳封存回注技术,中海油在恩平15-1平台上实现的减排量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或停开近100万辆轿车。
已经服役21年的“南海奋进”号
新技术减排量相当于停开100万辆轿车
构建“零碳”能源产业链如今是中海油的重点战略之一。
踩在悬空的楼梯上,脚下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在活动中,中海油利用全景视频和虚拟现实(VR)设备带记者参观了恩平15-1平台。
恩平15-1平台是亚洲甲板面积最大、设备最多、功能最齐全的海上原油钻采平台。
包括恩平15-1油田群开发项目在内,南海东部油田均在设计中提前部署伴生气回收利用、电力组网、CCUS等节能降碳措施。
相关负责人介绍,回顾2022年,南海东部油田年产油气历史性突破2000万吨,油田全年通过采取一系列节能减碳技改技革措施,节约能耗7.4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5万吨,相当于植树约122万棵。
相关负责人举例介绍,恩平15-1油田属于高含二氧化碳的油田,如果按照常规模式开发,二氧化碳会随原油一起产出地面,造成较大规模的碳排放。
为了最大程度避免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5月15日,中国海上首口二氧化碳封存回注井在恩平15-1平台完钻,这标志着我国初步形成了海上二氧化碳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钻完井技术和装备体系,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
“这个减排量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或停开近100万辆轿车”,负责人介绍,这个项目预计高峰年可封存二氧化碳30万吨,累计封存二氧化碳150万吨以上。
在此基础上,中国海油也通过启动我国首个千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集群项目加快“岸碳入海”研究,探索全行业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记者正在前往友联船厂
除了油田之外,船的再利用也是减碳的一种方式。
在活动中,记者乘船来到位于深圳蛇口孖洲岛的友联船厂,参观正在进坞大修的“南海奋进”号FPSO(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实地了解中国海油大型工程项目建设进展。
“南海奋进”号全长262.2米,宽46米,最大排水量18.6万吨,超过一艘大型航空母舰。从2002年开始,“南海奋进”号就投入使用,至今已有21年,本来即将退役,但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中海油计划在进厂坞修后,让这艘船再继续服役10年以上。据了解,这个项目的实施可减少原油产量损失118万吨。
修船的过程,中海油也算了一笔账。今年5月,我国首个自主设计建造的FPSO单点系泊系统液滑环在“南海奋进”号顺利完成回装作业。这项关键技术大幅降低了建造成本,节约成本超过500万元。
在陆地远程操控油田生产
在减碳的同时,近年来中海油不断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深海资源开发装备和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智能油气田。
走进位于深圳中海油大厦五楼,中国海上首个油田智慧生产指挥中心正在高效运转,巨大的屏幕、实时的画面、滚动的数据,联动着离岸100-250公里外的各海上作业设施。海陆远程操控、海上区域控制中心、智能分析识别,FPSO动态监测、业务联动轮番上演。
相关负责人介绍,恩平15-1油田群应用了中国首个全海式台风无人生产工艺,可以在陆地远程操控油田生产,即使是暴雨等极端条件,也具备安全关停、海管置换、恢复生产等功能。据了解,这项工艺已实现极端天气下稳定运行近300小时,减少原油产量损失超20万桶。
“近年来,经营管理数字化、绿色低碳都是我们公司发展的重点”,中海油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