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贺宛男

“五一”长假后本周仅两个交易日,但却出现了多年少见的沪强深弱的局面。两个交易日下来,上证综指、深成指、创指、科创50分别为+0.34%、-1.39%、-2.46%和-3.56%。且从量能看,沪市(10498亿元)和深市(11931亿元)已接近对半,而之前通常是四六开。

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银证保地轮番上涨,而众所周知,这些板块和个股大部分集中在沪市主板。

先是4月27日起保险领头,之后银行、证券紧跟,到了5月5日,房地产又成了领头羊。

如何看待这波行情?先说银行股。其实银行股从3、4月就开始上涨了,涨得最好的已逾20%。原因主要是高股息率和“中特估”的大背景。但笔者认为,可能还有两个因素值得注意:首先是股价长期低迷,以本周涨得最好的民生银行(周涨幅14.33%)为例,2015年年底收盘9.64元,如今居然只有3.2元多,可谓惨不忍睹。同样,国有大行也持续了4-5年的跌势。其二是净利息差不断下行。随着贷款利率下降,以及定期存款比重提高(52.8%)、支付利息增多,去年年报显示,42家上市银行净息差已经降至1.92%。以工商银行为例,净利息差从2018年至2022年,分别为2.2%、2.12%、1.97%、1.92%、1.73%。今年一季报银行平均息差在1.8%上下,相比美国银行的净息差基本上在3.5%左右,实在是低了。国内银行净息差目前很可能处于历史低位,有分析认为,银行净息差将进入全行业逐步企稳、部分高弹性银行率先回升的新趋势。

净息差不断收窄,导致上市银行盈利年增速已从最高20%上下回落至目前的个位数,这也成了机构持有银行股仓位不断下降的原因之一。有券商研报显示,一季度基金对银行板块持仓比例为6.63%,处于低配状态。

由此分析,银行股行情估计还能持续,当然不会如3-4月份那样一直上涨。

顺便说一下,机构低配是好事,新能源板块业绩不错,为什么跌跌不休,就是因为机构高仓位。同样有统计显示,180只新能源高仓位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在2021年底至2022年底一直维持在80%以上的仓位,(紧转5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