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真的需要这么多大模型?

最近,国内AIGC赛道又迎来了几位新“玩家”。从ChatGPT概念爆火以来直到现在,国内AIGC赛道可以说热闹非凡。

继BAT大厂之后,不少上市公司及业界大咖也纷纷进军这一赛道,包括搜狗创始人王小川等等。国内AIGC发展到现在,别的不说,量肯定是够了。


【资料图】

但混杂在其中的,只想靠着跟风炒作赚快钱的公司和个人也不在少数。

A股市场喜欢追概念追热点,这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一旦有热门概念爆发,先不论真假,整个市场就会有大批的公司和资本以及追逐热点的各路资金涌入风口,意图占据一席之地。

但大多数情况下,会长期停留在入门级水平。以前两年爆火的元宇宙为例,几乎国内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推出了元宇宙相关产品,但是发展到现在,活着的寥寥无几。

利益面前,很多公司都不淡定了。

甚至还有蹭热度,研发与投入仅停留在PPT阶段的企业,这些公司往往会因为蹭热点之嫌遭遇交易所问询,热潮过后,其少得可怜的营收与市占率最终会“丑媳妇见公婆”,股价经历狂炒后也会回到原点,而盲目跟进的股民往往会深度套牢站在山顶。

AI是个“销金窟”,碰了就得做好倾家荡产的心理准备。因为商业化难度高,所以发展速度慢。

国内自然语言大模型还处在发展初期,哪有那么多可用的数据供这么多人训练?困扰大模型发展的甄别虚假信息功能突破了吗?地基都不牢还想建高楼,楼塌那是迟早的事。

人工智能绝不是追风口的游戏,或许国内入局者需要一点扎克伯格的“疯”,好好做一个代表性产品。

毕竟AI是人类帮手,最终服务于人,用户体验很重要,比起100个垃圾里挑一个不那么特别差的,用户们更想只用一个稍微好点的产品。科技成果在精不在多,与其高调入局不如低调做事,别搞那些虚假把式,整点切实有用的成果才是真。

内容生成式AI作为信息时代的革命性创造,如果国内企业还是以前那套赚快钱的思路,只拷贝不创造,那真的不如不搞,搞了也没啥用,不如省点钱。

一旦要搞,希望多上点心,加油站附近不止可以开加油站,还能开洗车行、小卖部和餐馆。一排加油站竞争,除了内斗没什么看头。看客事了拂衣去,只留笑料在人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