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高精地图被业内视为高阶智能驾驶的有力帮手,但在今年,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抛弃高精地图,推进无图化智驾。
(相关资料图)
在2022年的1024上,小鹏汽车宣布旗下最新智驾系统XNGP将实现无高精地图的导航辅助驾驶。近日,小鹏汽车明确表示将在2024年实现这一目标。
今年年初,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年初的内部信上表示,基于BEV感知和Transformer模型,实现端到端训练的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不依赖高精地图)会在2023年底开始落地。近日,华为春季发布会上,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透露,即将上市的问界M 5和问界M 5 EV高阶智能驾驶版将搭载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智能驾驶方案。
今年3月,元戎启行发布Deep-Rou te-Driver3.0(Driver3.0)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该方案彻底弃用了高精地图数据支持。同月,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透露,地平线也将解绑高精地图。
从2020年兴起到眼下,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高精地图为何失宠?这与数据鲜度、成本都息息相关。
首先,由于地图数据的敏感度较高,高精地图的测绘数据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管、审核,这也就意味着从扫描到落地,需要一定的流程和时间。这就进而导致车企产品落地速度慢,同时也会给用户体验带来一定影响。
例如,2022年,小鹏城市NGP就因高精地图审核制约,推迟了发布时间。另外,从测绘到落地的时间差也导致地图数据难以做到很好的鲜度,测绘时车道线在落地可能已经更改、施工路段已经竣工等等,这会给用户带来一些不佳的体验。
其次,高精地图数据虽然消费者看不到,但并非凭空而来,地图供应商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进行测绘和更新,这些成本最终都会算在消费者的购买或订阅费用中。
《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地图白皮书》显示,在传统测绘车方式中,分米级地图的测绘效率约为每天每车500公里道路,成本为每公里10元左右。厘米级地图更夸张,测绘效率仅为每天每车100公里道路,成本高达每公里千元,每天每车的测绘成本达到十万级。
而当车企需要使用图商的高精地图时,就需要支付相关费用。曾有媒体报道称,高精地图授权费用约为每年每车200-1000元;服务费约每年每车在100-500元。在2023年,汽车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车企对成本的控制也更加严苛。高精地图这种成本之高、又难以带来明显产品优势的技术,自然逃不了被砍的命运。
此外,高精地图的优势在于地图信息丰富,比如高架物体、防护栏、树、道路边缘类型、路边地标等等,这可以给感知系统探测的数据形成相互补充。但随着近几年,辅助驾驶的加速普及和进化,算法和感知硬件都在快速提升,高精地图的优势不再明显,头部车企们纷纷开始尝试“重感知、轻地图”的新路线。纵观这几家宣布无图画的企业,无一不是国内智驾领域的头部玩家。
比如在感知方面,探测能力更强的激光雷达在近一年来加速上车,目前纯电市场20万以上的新车型基本都开始搭载激光雷达。算力方面,无论是华为M DC 810、还是英伟达O rin,算力都能达到数百TOPS,相比上一代智驾硬件有着十倍的提升。硬件软件的双重提升,给高阶智能驾驶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对高精地图的依赖开始降低。
目前来看,头部玩家们不约而同的无图化,让高精地图的发展前景陷入一片灰暗。但也有图商内部人士告诉我们,未来L4、L5级自动驾驶落地时,车企仍然需要高精地图数据的支持,因为一旦要达到无人驾驶,就需要强大的数据量来保证安全性,高精地图作为冗余数据就是很好的选项。另外在V 2X车路协同路线中,覆盖范围更广的路基感知网络可以很好地解决数据鲜度问题,届时高精地图将成为了最佳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