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访谈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其中,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与数字中国建设目标息息相关。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兼元宇宙文化产业分会会长陈少峰认为,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数字产权经营和元宇宙的跨界应用,涉及数字化和产业深度融合。由此衍生出的数字产权经营及其伦理规范问题,事关数字经济能否长远向好发展。他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须从立法、行政角度,结合技术进步和实践应用,提早研究、未雨绸缪,强化数字产权经营保护,确保数字技术趋利避害地应用于数字经济各领域。


(资料图片)

数字化带来产业机遇方兴未艾

“智能聊天机器人可以进一步衍生出虚拟人,从而酝酿出新一代互联网商业智能化应用。”陈少峰认为,当前,元宇宙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高度吸睛,让全球劲刮“AI风潮”。

在陈少峰看来,元宇宙的跨界应用是数字技术综合应用及其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包括各领域、各行业都有与元宇宙的跨界应用潜力和机会。因此,用元宇宙视角审视未来的数字化十分必要。他强调,元宇宙是技术的集成体系,绝不简单等同于虚拟现实。今后各行业数字技术都会和元宇宙场景产生联系,因此应该深入思考数字化和产业间存在的微妙关系。

首先,应区分事业和产业区别看待数字化应用。陈少峰认为,除具体产业的数字化应用外,文博信息、资料、文化元素的数字化需要很大经费支持,而且预期产业收入不大,显然这需要国家层面加以考虑。

其次,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应用,解决不了商业模式的缺失问题。“并不是大家热衷的东西都有好的商业模式。”陈少峰举例,比如很流行的数字藏品就没有商业模式,但包括数字艺术品在内的数字产权经营正在出现可以实现盈利的商业机会。

第三,有商业模式创新的数字化趋势不可逆转。陈少峰认为,商业模式形成应以能否带来社会、管理、经济效益提升为标尺,比如,智慧文旅和智慧城市建设是否带来了地方税收的增加和城市管理效能的提升等,反之一旦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徒增经营成本,则难出现新的商业模式。

第四,数据的共享和使用。比如,在大数据分析后,涉及到国家安全等敏感信息的加以隐蔽,剩余数据可经过分析处理后,遴选出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用的内容加以公开,让更多组织、企业充分使用资源,降低数据采集带来的重复劳动和相应费用,避免在数字经济潮流下的盲目决策和发展。

明确数字产权边界让科技与伦理和平共处

数字经济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照工业社会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关系延伸看去,数字经济链条上的劳动者或许正在或即将遭遇更为隐蔽和异化的不对等。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重塑科技与伦理二者间的关系,亟须立法与实践尽快衔接,提升适配度。

“数字经济围绕数字产权交易进行,这也让相应的权责规范日益迫切。”陈少峰认为,应先认清现阶段数字产权的类型,包括物权、版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特殊权益或者特殊产权(如粉丝量)、特定使用权(如微信公众号或者抖音账号)、新型经营权(如视频主播电商经营)。

新特征的产权类型也带来了更为复杂的数字产权结构。陈少峰介绍,现阶段依托大型平台产生出的个人账号、公众号及其积累的内容,并不能直接定性为数字产权,但其影响力却真实存在,比如拥有动辄百万、千万粉丝量的带货主播,其拥有的产权与平台之间的关系并不对等,随时可能面临被拉黑、禁言的处理。

“此外,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数据内容重新标签重组后生成的内容推荐,平台要善用算法避免推荐不良信息。”陈少峰认为,对于新生事物,实践中往往因实践先行出现行政在先、立法在后的问题。他建议,“要评估行政手段和措施对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让数字经济平台上积累的数字产权得到应有的良性保护,这就需要从长远谋划规范和立法,标本兼治解决数字产权保护和利益冲突问题。”

明晰了产权边界,数字产权经营必定迸发惊人力量。“让巨额数字资产转化成实际价值,需要对所有权、经营权进行明确,一旦实现可交易,将对于税收和增值收益带来巨大的促进。”陈少峰认为,未来,数字产权有潜力成长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最大领域之一,数字资产的交易规模也将取代房地产交易。

在陈少峰看来,数字经济以交易为基础,必须形成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交易范围、交易频率、平台主体等均可限定,但总原则应该以“极大活跃交易”为特征。他强调,要确保内容监管与市场监管一致,避免内容监管过严和市场监管过宽,同时对事业单位和国企以及民营主体监管一视同仁。

“数字产权经营涉及确权、估值、交易、法律服务、交易平台、新型网红经纪服务(涉及明星经纪和带货服务)等。”陈少峰提醒,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未来我们还会面临真人与数字人、虚拟人的产权归属,数字人创造的作品版权归属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收益确权,机器人是否需要缴纳所得税等问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