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兰加·迪亚斯(Ranga Dias)于美国物理学学会上宣布,他的团队发现了一种可以在室温条件下实现超导的新材料。

根据迪亚斯透露,该材料主要由氢、镥、氮元素合成,其在21℃和1万个标准大气压下可以进入超导状态。

由于消息太过劲爆,这道科学界的闪电已然“超导”到了资本市场。3月9日,永鼎股份(600105)(600105.SH)、百利电气(600468)(600468.SH)、法尔胜(000890)(000890.SZ)报收涨停,西部超导(688122.SH)、联创光电(600363)(600363.SH)、中超控股(002471)(002471.SH)等超导概念股一度快速冲高,但随后在获利了结中回吐涨幅。


(资料图)

3月10日,超导概念股快速回暖,百利电气直线涨停,永鼎股份拉升翻红,股价一度跌超7%,当日收盘上涨3.04%。

那么这则消息到底靠谱么?在产业、经济层面有何具体意义?

对此,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周城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项研究在验证与商业化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若的确实现突破,将有望在核磁共振,可控核聚变,储能等领域有所建树。

颠覆可能

超导现象于1911年由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曼林·昂尼斯首次在汞于4.15K(开尔文温度,4.15K即-268.8℃)时被发现。近百年中,科学界也通过实验发现了许多不同元素、化合物在不同温度,不同凝聚态下的超导现象。

“刚开始发现超导的时候都是接近绝对零度的。后来,科学界发现的所谓‘高温超导’其实也是在极低的温度下实现的。”周城雄表示。

此前,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曾因在钇钡铜氧中获得了90K(-183℃)以上的高温超导体,打破了传统理论计算断定的超导体临界温度上限。凭此创举,赵忠贤与屠呦呦一起荣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即便如此,赵忠贤院士研究得到的超导临界条件仍在100K以下,条件仍极为苛刻。

“要让超导材料接近绝对零度,就需要液氦降温,但绝大多数的国家都无法制造液氦制冷设备。我国中科院也是在2021年才实现了液氦制冷装备的突破。”周城雄告诉记者:“所以,具备越高超导临界温度,超导材料就越有市场价值。”

毫无疑问,21℃(293K)及1万个标准大气压的条件,对此前严苛的超导临界条件有了颠覆性的提升。“一万个大气压听起来很大,但在工业上已经算低压了,很多常规实验室和工业加工中的加压设备就能实现一万个大气压的压强。”周城雄告诉记者。

而即便实验的结论无疑是颠覆性的,其可靠与真实性,仍然有待验证。

事实上,去年10月迪亚斯团队的研究“首个室温超导体”论文曾一度登上美国《自然》杂志封面,但此后却被杂志强制撤稿。

因此,该团队本次公开的结论也引来了不少质疑。

“撤稿其实有几种情况,首先是存在造假的可能性,其次是实验流程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的实验结果不可靠,其他实验室也无法重复出来,有故意的,也有无意却不可靠的原因。”周城雄表示。

而对于该超导实验结果究竟是否可信,周城雄也给出了属于他的看法。

“真实的可能性是有的,可突然之间出现这么大的突破是不太常见的。科技的发展事实上都是渐进式的。就像瓦特的蒸汽机一样,在瓦特之前蒸汽机就已经被发明了,只是效率比较低,瓦特只是对它进行了改进。”周城雄向记者分析称。

“当然我们不能直接否认其作出突破性进展的可能,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科技仍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样的突破是可遇不可求的。”

他还向记者透露,目前科学界对这一创举普遍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也有部分科学家试图对该实验进行进行复核,但得到的临界结果仍然是“70K左右,百万大气压”。

不过,周城雄也指出,由于工艺,技术,操作存在差别,包括氢镥氮化合物的具体细节尚未披露,个别的验证行为仍不能否认该创举的真实性,也有可能“其他团队永远无法对其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在迪亚斯团队此前的报告中,迪亚斯曾强调,该实验结果得到了自己团队的多次重复验证。

可在储能、可控核聚变等领域应用

倘若该实验得到验证,并实现了一定的经济性,那么其可以被应用在哪里领域?

“比如普通人能接触到的就是核磁共振。在超导材料的应用下,核磁共振能够实现强力的稳定磁场,且不需要消耗过多电能。比如磁悬浮列车,超导计算机等,包括超导线路的通信,都可以起到明显降低功耗,加快效率,降低成本的功效。”周城雄告诉记者。

他还指出,超导体对于当前国内研究的可控核聚变有着非常大的意义。目前可控核聚变所需要磁约束能量消耗大于从核聚变中采集的能量,因此做不到可控核聚变发电的经济性。而一旦成本较低的超导设备在可控核聚变装置中得到应用,便有望改变可控核聚变没有经济性的核心难题。

另外,周城雄也提到了超导在储能方面的应用,指出由于超导体内部不存在能量消耗,可以进行极大密度的能量存储。

除实验验证需求之外,周城雄也指出,技术真正实现商业化,事实上还需经历很长的过程。

“比如说这个材料能不能做成线材,线圈,这决定了材料未来的应用前景。也有可能他压根就做不成线圈,”他表示:“比如石墨烯,碳纤维等,虽然这些材料的优异性能很早就为人所知,但它们实现在商业化问题上往往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考虑如何与产业进行结合,也需要考虑工艺和成本的问题。”

另一方面,记者也了解到,迪亚斯团队公布其制备的超导材料中,合成材料所需的镥(Lu)元素,事实上是一种稀土微量元素。

“如果真正实现了商业化,那么其对稀土供需应该是会有影响的。”周城雄表示。“镥是稀土中最少的金属元素之一。在别的矿物材料中也几乎无法提炼到镥元素。”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迪亚斯团队团队能获得突破性发现,恰恰是由于镥元素在实验室中也比较少,所以先前没有太多实验机构对镥化合物进行过尝试,因此镥元素的稀缺和采用与本次发现的突然性有着一定的逻辑关联。

不过周城雄也指出,虽然镥元素的稀缺性很高,但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丰度仍然是黄金的200倍。

“镥超导材料的商业化仍然是可行的,并不一定会对稀土需求造成特别重大的冲击。”他表示。

A股超导概念份量

室温超导引爆A股,资本市场一片沸腾,众多超导概念股一时脱颖而出。

记者注意到,永鼎股份主营产品是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及其应用设备,以及超导(通用)电气产品。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可广泛应用于风电、核电、电网、交通、医疗、军事、工程等领域。电力方面,超导带材代替传统的铜材的应用产品有超导风机、超导电缆、全超导可控核聚变堆、超导发电机等。

永鼎股份工作人员对外表示,公司在超导材料领域布局较久,虽然目前相关产品占公司业绩比重不大,但公司将持续向前推进产业化。但是,室温超导公司目前并不涉及,因为从技术层面来说还很难实现。室温超导要在1万倍左右标准大气压下才能够实现超导态,目前从成本上来看,加压到1GPa跟公司从事的第二代高温超导相比,后者的成本会更低,产业化应用的前景也会更好。

西部超导主要从事超导材料及其应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百利电气控股子公司北京英纳超导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成立的专业研发高温超导材料的企业,该公司具有铋系高温超导线材的研发优势。不过,其超导产业目前仍处于技术研发阶段。

3月10日,雪人股份(002639)(002639.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超导加速器中的超导磁体和超导加速腔需要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冷却实现超导电性。公司的氦气螺杆压缩机已应用于中科院理化所“-271°C超流氦大型低温制冷装备”等项目中。

中航证券研报指出,目前全球超导市场以低温超导为主,国内低温超导材料及应用占超导市场总量的90%以上,高温超导材料仍处于商业化初期。经过数十年的潜心发展,我国已成为国际超导材料和应用技术研发的中坚力量,目前已基本掌握了各种实用化超导材料的制备技术,实现了低温超导材料的商业化生产。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多家公司已公告澄清与室温超导无关。

3月10日,永鼎股份发布澄清公告,公司主营业务为通信科技、海外电力工程、汽车线束及超导电力,不涉及“室温超导”相关业务,也未开展相关研发和投入。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东部超导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主营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及其应用设备以及超导(通用)电气产品,与“室温超导”无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