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妇女节,深度“悦己”成女性消费趋势。饿了么平台数据显示,自“三八节”活动开启至今,彩妆、个护等品类的订单快速增长,美妆订单峰值预计较上周增长近翻番。
【资料图】
① 3.8大促期间销售额仅次于双11和618,是美护品牌一季度主要战场,国内主要品牌表现优于国际品牌。
② 美护行业国产品牌展现出较强的Alpha,增速明显快于大盘。
③ 中国美妆行业较大盘估值溢价长期存在,成长性支撑高估值。
④ 投资策略:关注优质行业龙头
① 3.8大促期间销售额仅次于双11和618,是美护品牌一季度主要战场,国内主要品牌表现优于国际品牌。
大家主观上可能会认为“双12”大促是每年第三大的促销节,但实际上美护行业双12的力度(从销售额上看)通常是弱于三八节的。
图1:2022年淘系美护月度销售额占全年比重,来源:魔镜数据
东吴证券(601555)指出,从行业销售额上看,3.8大促仅次于双11和618。三八节大促是Q1美护线上销售的重头戏,3月占Q1销售额4成左右。据魔镜数据,2021/ 2022年淘系美护行业三月销售额占到Q1的41%/ 38%。
分品牌来看,东吴证券指出,头部的大品牌三八节大促占比高于行业。很多处于成长期的大品牌会把大促活动视为品牌宣传的阵地,对大促销售额的重视程度和投放力度,会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主要品牌三八节占比或略高于海外龙头。比如珀莱雅(603605)、薇诺娜,2022年3月份占Q1比重分别达到47%/ 51%,略高于雅诗兰黛、兰蔻的45%/ 46%。
② 美护行业国产品牌展现出较强的Alpha,增速明显快于大盘。
2022年下半年以来,淘系的美护行业销售额表现一般。但在此环境之下,珀莱雅等头部国产品牌仍然取得不错的销售额增长,并大幅跑赢行业大盘和国际头部品牌竞争对手。
东吴证券认为,近期,美护行业国产品牌展现出较强的Alpha,增速明显快于大盘。国产品牌近年来的优势,部分归功于其电商战略更为成功,更好地利用电商渠道进行了品牌塑造+品牌变现。国内品牌在电商渗透率逐渐提升的过程中,更准确地把握住了我国电商渠道的发展机遇,通过电商渠道的优势做大做强。
图2:珀莱雅、贝泰妮(300957)电商渠道占比,来源:公司公告、东吴证券研究所
中信证券(600030)指出,中国美妆个护市场集中度仍低,2021年CR3/5占比为26.8%/33.5%且CR5中无本土公司,低于欧美日韩美妆个护市场集中度,优质本土龙头公司市占率仍有提升空间。目前行业处阶段性调整的蓄势平台期,从渠道和营销驱动迈向技术驱动,综合能力强的公司有望进一步提高市占率。
③ 中国美妆行业较大盘估值溢价长期存在,成长性支撑高估值。
中信证券指出,中国美妆行业历史尚短,处于由营销/渠道驱动向研发驱动、综合实力提升、向真正消费者品牌蜕变的蓄势阶段,拥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机遇;本土优质美妆龙头多品牌、集团化态势初显,成长性支撑高估值。
具体来看,中国美妆行业较大盘指数(全A指数)估值溢价长期存在,P/E倍数中枢2.3,P/S倍数中枢3.1。
主要原因:1)处发展初期:渗透率低、增速领先。渗透率上,中国美妆个护人均消费额仅约403元,远低于欧美日韩。增速上,2008-2021年中国美妆个护市场CAGR+10.1%,高于全球CAGR+2.6%。2)持续迭代,充满活力,由渠道驱动到技术/研发驱动。中国美妆行业更新迭代快:消费者日趋理性、监管日趋严格、渠道更加分散、流量费用不断高企、营销侧重价值认同。
④ 投资策略:关注优质行业龙头
中信证券指出,经过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估值调整,当前A股美妆龙头公司的2023年PE集中在45x~55x,已充分反映了行业增速放缓、研发蓄势、驱动力换档等因素。
短看2023年,随着消费逐步复苏、各公司运营提效/推进大单品策略/新品陆续上市等,龙头公司的估值仍有提升空间(10%~20%);
中看2023-2025年,随着本土品牌研发的提升和综合实力的增强,以及消费者对本土品牌认可度的提升,美妆行业有望实现由营销驱动、渠道驱动向研发驱动的蜕变,优质龙头有望成为兼具产品力/营销力/渠道力的真正的可穿越周期的消费者品牌,从而估值得以维持高位。
华熙生物:预计其功能性护肤品保持高增长、盈利能力趋势性提升
珀莱雅:股权激励落地,业绩增长确定性强;预计其大单品策略进入收获期,第二品牌彩棠高增长
巨子生物:功能性敷料行业龙头地位,妆字号产品破圈放量,由重组胶原蛋白拓展至稀有人参皂苷等其他生物活性物
贝泰妮:敏感肌单赛道到皮肤健康生态,新品牌薇诺娜宝贝、AOXMED等有望打造第二成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