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参设产业并购基金的热情不减。同花顺(300033)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截至2月23日,A股已有57家公司参设产业并购基金,尽管数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但预计募集规模上限合计552.61亿元,同比增长超六成。从投资方向来看,新能源赛道持续火热,多数上市公司聚焦于新能源产业、医疗健康、半导体、智能装备等领域,也有公司将目光投向大消费领域。

普华永道中国中部并购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李明表示:“随着中国新冠疫情基本结束,一些并购交易出现起色。不过投资者往往还相对谨慎,某种程度上市场回暖需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众多不确定性影响下可能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来回波动。我们预计2023年中国并购交易短期内将以国内交易为主导,海外并购交易将激增,亚太地区、中东地区或将成为首选目的地。2023年全年的并购交易数据将接近2022年,由于交易的高保密和存在一定滞后效应,上半年可能较弱,但下半年转强。”

2月23日,普华永道发布的《2022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回顾与2023年前瞻》显示,2022年中国并购交易总额4858亿美元,为自2014年以来的8年最低,较2021年下降20%。其中私募股权基金交易金额连续第二年占比接近交易总额的一半。

李明认为,去年并购市场中国不是唯一下降的,全球整体跌幅更大。按交易量和交易额计算,2022年中国分别约占全球并购市场的22%和15%,在全球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超大型并购交易(单宗10亿美元以上)大幅减少,仅发生54宗,为历史年均水平的一半,其中与国企、国企改革相关的交易35宗(2021年有22宗)。

与此同时,2022年国内战略投资者的交易额同比下降19%,触及2014年以来最低,只有与工业相关的交易额出现一些上升,其中不乏基于国企改革、国资驱动的产业升级、资产重组以及大型国企集团之间的整合;而高科技(如科技、互联网类)、房地产、消费品近年并购下降。

而私募股权基金交易额尽管2022年同比下降23%,但仍是占比最大的类别。除能源和电力外,几乎所有行业的交易额都大幅下降。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的退出总量也持续走高,深圳和上海科创板仍是私募股权公司 IPO 退出的主导市场,北交所成为新的退出渠道,2022年即有44只新股上市。

海外并购方面,由于出行限制和地缘冲突,2022年境外并购交易继续停滞不前。中国买家对能源和电力、高科技和医疗保健行业有着浓厚的投资兴趣,亚洲成为除北美洲外第二大对外投资目的地,欧洲第三。

2023年有一些积极因素出现,包括新冠疫情限制措施被取消后,一些积压的并购需求反弹;中概股赴美上市出现一些正向突破;IPO市场可能更活跃,公开市场估值大幅上升将有利于并购交易市场恢复;财务投资者的待投资金整体保持创纪录水平; A 股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交易,尤其是由国资推动和控制的上市公司交易等更活跃。

普华永道中国亚太区国际税务部主管合伙人庄树清指出:“虽然2022年国内并购交易持续下降,短期内大规模反弹可能性不大。不过政府鼓励外商投资重点行业,以及2022年11月开始各地政府已积极‘出海’推行跨境投资和贸易发展计划,此举从长期来看将推动中国并购市场回暖,特别是对亚太地区的投资需求将增加。相信投资者信心将逐步恢复,市场情绪也将得到改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