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14日,欧洲议会在340票赞成、279票反对和21票弃权的投票结果支持下,通过了欧盟委员会和欧洲理事会达成的《2035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之后,该协议将交由欧洲理事会通过并最终实施。

根据协议内容,到2030年,所有新上市的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的碳排放量要比2021年分别减少55%和50%,到2035年均减至零。这也就意味着,2035年之后,欧盟27国的在售车型无法使用任何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驱动的车型,增程和PHEV也不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外,欧盟委员会还公布了减少重型车辆碳排放量的计划——通过从2030年起执行更严格的碳排放标准,从而减少5吨以上卡车和长途巴士(7.5吨以上)的碳排放量。欧盟委员会称,禁售令的后续措施也将逐步落地,将在2025年前制定欧盟市场所销售汽车、货车碳排放数据的评估方法。

欧洲议会的主要谈判代表Jan Huitema表示,该协议鼓励生产零排放和低排放汽车。它包含了对2030年目标和2035年零排放目标的修订,这对到2050年实现气候目标至关重要。这些目标也将为欧洲汽车行业创造更清晰的营商环境,并刺激汽车制造商的创新和投资。对消费者而言,购买和驾驶零排放汽车的成本也将降低。

汽车电动化进程持续推进

对于欧洲汽车市场来说,这一协议的实施,将加速推动各车企电动化进程。在此之前,多家欧洲车企就已经发布了停售燃油车的计划。早在2021年3月,沃尔沃就宣布计划2025年纯电和混动各占50%,2030年成为纯电品牌。大众汽车将在2030年实现70%以上的电动汽车销量比例,2035年在欧洲市场停售燃油车,旗下奥迪则将在2033年实现这一目标。宝马计划最迟2030年在欧洲将有至少50%的车型是纯电动车,累计纯电动车销量达1000万辆等。

与此同时,我国各大车企也在加快电动化转型。比亚迪(002594)在2022年宣布停售燃油车,长城哈弗品牌将在2030年正式停售燃油车,东风本田2030年后将不在中国市场投放燃油车等。我国海南省也在2022年8月宣布,到2030年,全岛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

国内为促进新能源车消费也推出了多项政策。国家从金钱补贴、税费减免、牌照路权等方面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我国汽车市场新能源化趋势明显。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649.8万辆,同比增长96.3%,1-12月保持趋势性上升走势。1-12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567.4万辆,同比增长90.0%。

虽然从今年起,新能源汽车“国补”政策正式退出,但全国多地通过发放汽车消费券、延长购置补贴等多种方式出台了相关“地补”政策,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今年1月,受春节假期和补贴退出影响,国内新能源车销量表现一般,但出口数据表现较为理想。1月份,新能源汽车出口8.3万辆,同比增长48.2%,环比增长1.1%,占出口总量的27.6%。

我国企业重视欧洲出口布局

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在2018年-2020年间逐年增长,此时亚洲是最大的出口地区。到2021年,我国面向欧洲的出口量明显增长,全年出口28.5万辆,超越了亚洲24.41万辆。

目前,国内车企中比亚迪、上汽、长城、吉利、岚图、蔚来等都已瞄准欧洲市场机遇,加速旗下汽车产品出海。2022年,比亚迪与SIXT公司签署10万台新能源汽车订单,新增向许多欧洲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出口;上汽名爵全新车型MG MULAN全球上市,同时启动了新车的“万辆赴欧”发运仪式;蔚来举行欧洲发布会、在德国柏林建立研发中心,在匈牙利佩斯州建设新工厂等。

此外,国内的其他相关企业也纷纷布局欧洲,加速国际化进程。动力电池企业中,包括宁德时代(300750)、亿纬锂能(300014)、国轩高科(002074)、蜂巢能源等在内,均已在欧洲投资建厂或宣布了投资计划。锂电材料企业中,目前当升科技(300073)、江苏国泰(002091)、天赐材料(002709)、新宙邦(300037)、中伟股份(300919)等均已宣布将在欧洲建厂,加强全球化布局的同时为下游客户就近提供配套服务。

此次欧盟停售燃油车的计划,意味着欧盟新能源市场的扩大,刺激欧洲本土企业发展的同时,对于国内此前已在欧洲布局的各大企业来说,也将会是一次很好的发展机遇。而由此引发的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我国企业相较于欧洲本土企业,还将面对关税、出口条款、工厂落地产能等各类问题,因此未来还将进一步考虑在欧洲市场中如何继续保持和发展自身优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