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将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2个药品临时性纳入本省份基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支付至2023年3月31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国产新冠治疗用药全部纳入医保支付

2023年1月29日,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海旺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商品名称:民得维)、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商品名称:先诺欣)上市。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负责人就目前医保对这2个药品的支付政策回答了记者提问。

这位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规定,上述2个药品都属于第十版诊疗方案范围。1月30日,国家医保局印发文件,要求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按照《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关于实施“乙类乙管”后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相关政策的通知》(医保发〔2023〕1号)要求,将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2个药品临时性纳入本省份基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支付至2023年3月31日;

同时要求相关省份医保局依法履行药品价格主管部门职责,按照《新冠治疗药品价格形成指引(试行)》做好相关药品首发报价受理和引导工作,公开价格构成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目前,获批上市的国产新冠治疗用药已全部被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其中,中药“三药三方”和阿兹夫定片已正式纳入医保药品目录,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等药品临时性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最贵国产新冠药报价出炉

君实生物新冠口服药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商品名:民得维)价格出炉。2月3日傍晚,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公示了该药的首发报价情况,为795元/盒(36片/瓶,1瓶/盒),是目前国产新冠口服药中报价最高的。

君实生物的民得维于1月29日获批在中国上市,用于治疗轻中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成年患者。早在2021年,该药在乌兹别克斯坦获得批准用于中/重度COVID-19患者的治疗。此次民得维的定价仍低于在乌兹别克斯坦的销售价,后者是1247元/盒。

据四川医保局公布称,民得维每盒795元的报价中,原料药成本是385.01元,相当于占比为48.43%。该药直接研发费用约8.88亿元,期间费用率(本药品)是33.69%,期间费用率(本企业)是58.20%。

与君实生物的民得维同一天获批在中国上市的另外一款国产新冠口服药,即先声药业的先诺欣,首发报价是:一盒/疗程为750元,其中原料药成本是334.53元,占比约44.6%,该药直接研发费用约5.02亿元。

截至目前,中国获批上市的新冠口服药数量已达到5款,其余的三款药物,一款是国产药物,即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片,价格平均445元/疗程(医保前540元,医保后350元);另外两款是进口药物,分别是辉瑞的Paxlovid以及默沙东的莫诺拉韦胶囊,价格分别是1890元/疗程、1500元/疗程。

获批上市的国产新冠用药已全部纳入医保,北京获批数量第一

近期,医保方面关于新冠治疗用药的新闻轮番出现。

据国家医保局官方微信公众号8日消息,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负责人就新上市国产新冠治疗药品医保支持政策答记者问指出,目前,获批上市的国产新冠治疗用药已全部被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其中,中药“三药三方”和阿兹夫定片已正式纳入医保药品目录,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等药品临时性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规定,上述2个药品都属于第十版诊疗方案范围。1月30日,国家医保局印发文件,要求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按照《国家医保局 财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疾控局关于实施“乙类乙管”后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相关政策的通知》(医保发〔2023〕1号)要求,将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2个药品临时性纳入本省份基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支付至2023年3月31日;同时要求相关省份医保局依法履行药品价格主管部门职责,按照《新冠治疗药品价格形成指引(试行)》做好相关药品首发报价受理和引导工作,公开价格构成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另外,据北京晚报消息,目前北京新冠治疗药物的获批数量排名全国第一。近日,北京召开的市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宣布,2022年,北京市在药品安全监管方面不断改革创新,1个创新药、3个新药获批上市,112个1类创新药获批临床试验,20个医疗器械创新产品、9个人工智能产品获批上市,数量居全国第一。此外,北京市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疫苗、检测试剂产品获批数量居全国第一。

2022年,北京市药监系统深入推进药品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药品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在服务疫情防控大局方面,“一企一策”跟踪指导新冠药物、疫苗、检测试剂等疫情防控物资审批、备案上市,保障本市医用液氧和抗原试剂日产能迅速提升。全年发布112个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完成24项医疗器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改革创新方面,推进疫苗检验中心建设,市器检院二期项目完成主体结构建设,1个创新药、3个新药获批上市,112个1类创新药获批临床试验,20个医疗器械创新产品、9个人工智能产品获批上市,数量居全国第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