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伊始,南京港(002040)各港区热闹非凡,岸桥门机火力全开,装卸车辆井然有序。春节期间,南京港新生圩分公司在一声声嘹亮的汽笛声中迎来多艘国际、国内航行海轮,港区实现吞吐46.79万吨中转物资的良好生产业绩,为实现“开门红”夯基聚力。

港口航运、造船业新气象显现,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首船交付。1月31日,中国船舶(600150)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600648)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外高桥造船)向裕民航运股份有限公司交付了19万载重吨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好望角型散货船“裕信”号。该型船是外高桥造船自主研发设计的新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燃料动力船型。在LNG燃料模式下,基本消除颗粒物和硫化物的排放。


(相关资料图)

作为中国船舶集团2023年的“一号工程”,外高桥造船在建的首制国产大型邮轮也传来了新消息。春节期间,该船实现追赶进度达2.34%,全力保障了工程进度。外高桥造船表示,预计国产大型邮轮工程首制船年中出坞、年底交船。国产大型邮轮2号船也在持续加快分段制作,计划今年7月实现入坞总装搭载。

截至目前,外高桥造船已累计获得23艘双燃料船舶建造订单,在建11艘。另据统计,1月份,外高桥造船已完成2船交付、2船试航、2船出坞、3船下坞。

首船开工,大单在望。1月28日,位于大连长兴岛的恒力重工产业园隆重举行运营仪式,恒力重工还与多家船东签订首批船舶建造订单,首艘船舶正式开工。据了解,后续还有望接到来自国外船东的首份大型船订单。全面投产后,恒力重工产业园将具备年交付船舶40艘的能力。恒力集团董事长、总裁陈建华表示,恒力重工产业园迎来石油化工生产和高端临海装备制造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新局面,将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船舶建造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首船启航。全国首创的“LNG换罐补给模式”集装箱船鸣笛近日首航。该3000吨级200标箱LNG动力内河集装箱船采用换罐补给模式,标志着“LNG换罐补给模式”正式进入船舶燃料补给市场。

首船靠港。1月31日,从卡塔尔载运6.53万吨液化天然气的LNG船舶“斯巴达”轮顺利靠泊滨海港中海油LNG码头,开始卸货作业,这是今年以来该码头迎来的首艘LNG船舶。此次进港的液化天然气体积为14.8万立方米,可气化成9180多万立方米日用天然气,可满足近370万户家庭一个月的用气需求。

宁波舟山港迎来兔年新春首艘40万吨矿船“明卓”轮,顺利完成铁矿石的全卸作业,矿船缓缓驶离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1号泊位。至此,宁波舟山港历年累计接卸全球最大的40万吨矿船达300艘次。宁波舟山港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好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作为我国最大的海上铁矿石中转基地、国内最大的单体保税混配矿码头的优势,为提升供应链韧性提供强大助力。

新年浙江港口建设将更进一步。浙江省加快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工程动员部署会2月1日在宁波召开。浙江省长王浩在会上强调,要锚定“2027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强港”总目标,倾力推动宁波舟山港由大到强,打造“硬核”力量,成为全球重要港航物流中心、战略资源配置中心和现代航运服务基地,推动宁波舟山共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航运业景气繁荣,有利于造船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2022年,我国船企继续巩固在优势船型的领先地位,批量承接各类船舶订单,共有12种船型新接订单位居全球首位。其中,集装箱船、散货船、原油船、化学品船等船型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

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764点,达到近十年以来的最高点,同比增长3%。展望2023年,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表示,全球航运和新造船市场将出现合理波动,但新船需求不会出现大幅萎缩,船企手持订单保持充足。

有分析人士指出,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基础扎实,我国船东新造船投资额多年位列第一。此外,技术变革为我国船舶工业实现由大到强锻造新机遇,绿色动力(601330)船舶、智能船舶将是未来的竞争重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