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晚,江苏银行(600919)(600919.SH)发布了2022年业绩快报,该行预计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705.70亿元,同比增长10.66%;实现归母净利润254.94亿元,同比增长29.45%。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银行的2022年不良贷款率为0.94%,较2021年1.08%下降了0.1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362.07%,较2021年的307.72%上升了54.35个百分点。
除去江苏银行外,近期包括齐鲁银行(601665)(601665.SH)、苏农银行(603323)(603323.SH)、兴业银行(601166)(601166.SH)等银行相继披露2022年业绩快报。
【资料图】
截止目前,已有17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2022年业绩快报,其中,区域性城商行、农商行表现亮眼。
在已经披露的17家银行中,有9家净利润增速超20%的银行中,除平安银行(000001)(000001.SZ)之外,其余均为区域性城商行、农商行,其中张家港行(002839)(002839.SZ)、江苏银行和苏农银行的业绩增速分别为29.5%、29.45%和29.36%,暂列前三名。
两家银行的不良率增长
整体来看,目前已披露业绩快报的17家银行均实现了营收、净利润的双增长。净利润表现方面,除长沙银行(601577)和紫金银行(601860)外,其余银行同比增速均达到两位数。
其中,江苏银行、平安银行、张家港行、苏农银行、江阴银行(002807)(002807.SZ)、无锡银行(600908)(600908.SH)、苏州银行(002966)(002966.SZ)、常熟银行(601128)(601128.SH)、瑞丰银行(601528)(601528.SH)等9家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20%;齐鲁银行、厦门银行(601187)(601187.SH)、招商银行(600036)(600036.SH)、沪农商行(601825)(601825.SH)、中信银行(601998.SH)、兴业银行等6家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10%。
资产质量方面,已披露业绩快报的17家银行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健,有14家银行的2022年不良贷款率都同比下降,但是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同比增长的;另外,常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不增不减。
从不良贷款率的数据来看,10家银行在2022年末不良率低于1%,常熟银行、无锡银行不良率目前最低,均为0.81%,其中常熟银行不良率同比持平,无锡银行不良率同比下降0.12个百分点。
报备覆盖率角度来看,17家银行中只有招商银行与兴业银行的数据是同比下降的,其余都是同比增长。
不过,值得注意的时候,尽管营收普遍实现了增长,但不少股份制银行全年的营收增速较2022年第三季度略有下滑趋势。
以兴业银行为例,营收增速降幅较大,从2022年前三个季度的4.15%降至全年的0.51%,平安银行降幅超过2个百分点,而招商银行降幅超过1个百分点。
1月31日,光大证券王一峰分析师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兴业银行营收增速有所放缓,预估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当前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不足,为稳定信贷投放,公司或在价格体系上做出一定让渡;另一方面,受债市调整、理财赎回潮影响,公司非息收入表现或有所承压。
平安证券首席分析师袁喆奇则认为,从整体情况来看,已发布业绩快报的上市银行营收增速普遍呈现下滑态势,主要是在2022年四季度资产端定价继续承压和债市大幅波动的背景下,银行收入增速的下行符合预期,且从个体情况来看降幅也均在可控范围之类。
板块估值将迎来修复
随着多家上市银行的业绩迎来“预喜”,不少券商分析师都预计,银行板块估值将迎来修复,建议关注受益于经济高景气区域、业绩确定性相对较强的区域性中小银行。
海通国际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目前银行行业里业绩最好的仍为优质城农商行,由于城商行的优异业绩较农商行持续性更强,建议低频关注银行股、持有几个季度的投资者关注业绩优异、表现稳定的城商行,并高频跟踪行业个股的投资者关注业绩优异、短期弹性较大的农商行。
银行信贷方面,目前银行业整体信贷项目储备略少于去年同期,1月上旬和中旬信贷投放节奏较去年同期相近或略多于。
“今年春节假期较早,1月下旬基本为假期,由于贷款发放一般是在工作日、贷款到期还款假期照常,再加之去年1月的高基数,我们预计今年1月份信贷数据将略弱于去年1月。” 海通国际方面表示。
平安证券则认为,展望2023年,预计随着疫情影响消退和稳增长政策发力,银行资产质量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减轻。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目前基金持仓银行股低于历史均值,银行板块估值仍处于低位多家券商机构研报都认为,2023年板块估值回暖态势可期。
东莞证券的一位分析师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近期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对于推动地产需求端回暖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保交楼”、“三支箭”等房地产政策的加速落地有助于化解房地产风险,利好银行资产质量改善。
另一方面,伴随“稳增长”“促消费扩内需”等政策与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的深入推进,宏观经济预期向好,各市场主体活力将得到有效激发,行业景气度有望提升,银行业估值修复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