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人口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为14.11亿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较2021年减少了106万人。我国是否会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我国产业转型将去向何处?我国保险、地产、金融等行业又将受到哪些影响?南都湾财社记者第一时间连线多位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邀请他们解读人口之“变”。
产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转型动力将更足,数字化、智能化是发展方向
“这是很多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副产品。”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当然,迅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人口大量往城市转移,加速了人口负增长的到来。而疫情又更加提前了这个临界点的出现。
彭澎表示,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跟中国是人口大国有一定关系,这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突飞猛进。人口负增长,可能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多转移到东南亚和印度。同时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更大压力。
“中国要保证制造业和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靠鼓励生育只是一个方面。”彭澎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引进部分劳动力也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应该大力发展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制造业层次。“机器换人,智能化替人,这才是发展方向。”
三一创投董事长高大明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人口负增长的拐点来临,供需两侧将都有更大的动力加快类似“机器换人”等制造业转型。他同时表示,制造业对人口数据的观察可以从总量和结构两个层面来看。
“我认为当前虽然总量不乐观,但是结构是比较乐观的。”高大明说,一方面,当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中产阶级,他们对于消费和生活方式的探索将持续创造新的需求,从而不断带来新的产业机会。
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国内对于科技产业和教育的重视,当前中国已培养了全球近四成的理工科博士,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方向的博士数量达到美国约两倍。而这有利于中国制造业从依靠劳动力红利逐渐转向工程师红利。
高大明还认为,随着人口拐点来临,未来用工需求和人力供给方面的矛盾也会发生新变化:“灵活用工、劳务外包是个趋势,中低收入者将愈发重视闲暇和自由。整体上,工资上扬是大趋势,但结构性失业会同时存在。流程自动化和协作机器人将会越来越受到企业主青睐。”
消费
“银发经济”或将迎来爆发,养老模式也会发生变化
在洛克资本消费行业合伙人洪始良看来,目前我国人口数据的负增长带来的更多是情绪上的影响,整个消费行业的底层发展逻辑没有变,仍旧是以提高人均消费数额和提升消费质量为最终目的。“2022中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439733亿元,但人均消费却远低于海外发达国家,我们的消费不是博人口数量,未来拼的得是质量。”
“回到人群结构去看未来消费发展的机遇,人口数据的负增长可以预见老年化趋势发展加快,’银发经济’或将迎来爆发。”洪始良介绍,而不同于当下的银发人群,新退休一族具有新消费特征。“迈入退休的70后,大概率有退休收入,消费力更强;而教育背景与成长环境也会培养出更高的审美需求,能够迎合这样消费特点的品牌会更受到新银发族的喜爱。”
洪始良指出,同一时间,养老模式也会发生变化,与子女同住的养老模式或将参照日本,社区养老的新业态会逐步发展。另外,随着国家大力推动促生育政策的落地,类似学前教育、母婴护理等消费机会点都会跑出来。“长远来看,提高人均消费才是关键,而产业发展也要抓住新的机遇点。”
广东作为传统的外贸重镇,业内早就看见人口红利流失下转型升级的态势。行云集团副总裁高长春指出,近年能看见产业带外迁的趋势,尤其是疫情后期加速了外迁的速度。但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业内会发现海外尤其是一些东南亚国家,本身产业链还不成熟,总成本并不具备优势;外贸和跨境电商企业还是倾向把头部大脑、研发设计放在国内核心城市,毕竟以人才、资金、上下游产业链成熟度才是发展关键。
保险
养老需求凸显,商业保险发展空间仍巨大
在保险业界的共识中,人口负增长意味着人口加速老龄化,会促进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的发展。
“目前,养老需求凸显,商业保险发展空间巨大。”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总经理刘兴科认为,从目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养老金发展来看,商业保险在“养老金三支柱”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目前居民商业养老保险的配置比例和额度都较低。同时,目前市场商业养老产品供给来看,产品形式相对而言较为单一,基本还是基于较短规划,具有长期规划属性的产品不多,很难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尽管“人口红利”日渐减退,高质量发展也成新的刚需。“受到人口结构的变化影响,传统寿险行业依靠人口红利,通过跑马圈地式的扩张抢占市场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具备可持续性。”刘兴科进一步向南都湾财社记者分析,行业需要从依赖人口红利转型到依靠“人才红利”,从“增量”转型到“高质量发展的模式”。时代为保险业转型提供了最好的时间窗口。保险业需要搭建高质量的营销队伍,建立客户需求导向的顾问营销体系,提供更专业的产品及服务。
不过,他也提出隐忧: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兴未艾,线上线下(300959)的融合已经成为居民生活工作的主要模式。保险业传统的面对面销售方式也受到了巨大挑战。随着中国年轻一代的崛起,如何能将金融科技与保险业务更好结合,也成为行业重塑价值链的重要挑战。
展望未来,一些金融分析机构整体上表达乐观姿态:“随着未来延迟退休、减税降费等托底人口增长政策落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人身险市场长期空间依旧广阔。”
地产
预期或会改变,产业上下游竞争将通过产品和服务进行
“人口是房地产周期的决定因素之一,是影响房地产长期走向的重要指标。”经济学家任泽平在其书《房地产周期》中的这一总结性发言,已经成为房地产界的共识。
“人口负增长趋势给房地产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人均需求的下降。”康楷数据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杨敬昊表示,从全国格局来看,房地产市场将从人口负增长省份向常住人口净流出省份逐步出清。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认为,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对上下游行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巨大。然而,自从2021年下半年房企频频暴雷开始,上下游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人口负增长导致的购房需求下降,或将对房地产上下游行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未来上下游行业大概率将会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集中,行业内竞争将更多通过产品质量、服务品质的提升”,谢逸枫预计。
谢逸枫认为,当下可能是房企转型的一个契机。随着房产总量增长速度放缓,房企要想生存就必须转向新的业务模式。“传统的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模式已经行不通了,如何向低杠杆、低负债、高质量模式转变,对于现在的房企来说是一个挑战,如何拿地、如何做产品的定位,将对房企的投资决策能力进行考验。”
银行
财富管理迎来新机遇,迫使各类金融机构做深做细服务
“对银行业来说,既有挑战也是机遇。”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岳翔宇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一方面来说,当前老年人长期储蓄的意愿下降,年轻人更愿意接受长期储蓄,人口负增长意味着银行储蓄结构变化,负债端期限结构会更短、流动性要求更高。而在资产端贷款方面,总人口的减少意味着总需求减弱,需求端的变化不利于银行贷款需求。
另一方面,岳翔宇认为,从财富管理的角度讲,银行对老龄客户的覆盖和维护要强于非银金融机构,因此银行优势也非常明显。在人口负增长背景下,财富管理市场的客户数量是会逐渐萎缩(财富市场规模未必减少),存量竞争就会更激烈,迫使银行、非银等各类金融机构做深做细财富管理服务。
在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资本金融系教授胡继晔看来,人口负增长对于非银金融业的影响更为显著,尤其是财富管理行业。
“人口负增长情况下,居民个人养老财富储备必须增加。”胡继晔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与人口数量减少,过往依靠人口增长、工资增长的现收现付制基础养老金体系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部分转向个人账户积累制,其中,个人养老金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不过,胡继晔也提醒道,自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以来,各家银行都在争抢个人养老金开户的蛋糕,但开户之后,更重要的是为个人养老金投资者提供最适合他们的养老金融产品,如特定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理财产品、养老目标基金(公募基金FOF)等。“银行投资顾问提供的服务非常重要,核心是‘了解你的产品,了解你的客户’,将不同的养老金融产品销售给最适合的投资者。”
统筹:南都湾财社 记者 邱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