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2022年,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达10893亿元,比2021年增长44%,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建设投资完成最多的一年。
“2022年,大项目带动投资和就业稳增对稳住经济基本盘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大项目建设仍被寄予厚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汪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水利项目的投入具有资金规模大和项目带动广的特点,其对投资和就业的正面意义值得关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云南、浙江、湖北、安徽等12个省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超500亿元;大规模水利建设直接吸纳就业251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05万人。
“随着多渠道筹集资金的体制机制建立,资金到位将为项目落地提供保障,可以展望,未来新开工水利工程将带来稳投资和稳就业的积极作用。”汪浩认为,在短期看,这将继续利好稳增长。长远看,则会利好经济社会的持久有序发展,通过提升灾害应对处置能力,发挥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守护发展成果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民生水利项目建设提速。据统计,2022年,我国新开工民生水利项目2.5万个,新增投资规模1.23万亿元,累计实施水利项目4.1万个。
其中,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500多座,开展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1605条、治理河长1.4万公里;完工农村供水工程18169处,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87%;实施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529处,完成淤地坝除险加固622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万平方公里。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总工程师王银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作用发挥,对于我国主要流域,尤其是应对当前全国各地在主汛期多发洪涝灾害的气象和水文特点而言至关重要。
“对水利工程设施予以足够重视,不断修缮、加固和新建,就是要充分激发水利工程对调节雨洪资源,减少洪涝次生灾害,储备可利用水资源应对灾害的能力。”王银堂说,这需要国家持之以恒、不遗余力地投入,并逐步形成可持续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长效机制。
据水利部方面消息,2023年,水利部将采取坚决有力、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努力保持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规模和进度,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着力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