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造船业订单爆满却面临劳动力缺口,为了缓解人手短缺的困境,韩国政府正在加快引进海外工人的步伐。
(资料图片)
签证配额缩短签证周期,韩国政府加快向造船业“输血”
1月5日,韩国法务部宣布,将每年的熟练技能人员(E-7-4)工作签证配额从2000个调整到5000个,以便造船厂可以雇佣更多的海外工人。此外,政府还修改了相关规定,允许造船厂从第二年开始申请外国焊工邀请签证,而不是之前的第四年。
另外,1月6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和法务部联合发布《造船业引进外籍劳动力解困方案》,决定将韩国外国专业人力(E-7)就业签证审查发放的国内行政程序所需时间从4个月大幅缩短到1个月,以迅速向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造船业输送外籍劳动力。
韩国政府计划,通过快速审查制度的运营,将事前审查到签证发放所需时间进一步从5周缩短到10天以内,在今年1月之内完成一直处于等待中的1000多名外籍劳动力的签证发放。同时,各企业允许引进外籍劳动力的比率将从现行的20%暂时扩大到30%。
此外,对在韩国大学毕业于造船领域相关学科的留学生发放签证(E-7-3)时,将免除实务能力测试。向熟练技能劳动力发放的签证(E-7-4)的年分配额度将从2000人增加到5000人,其中造船领域将另行增加额度400人。
据悉,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和法务部还将制定出台相关制度,将泰国、印度尼西亚出身的高中毕业生在韩国完成技能培训后,给予专业就业签证(E-7)。同时,还将与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缅甸等国领事馆就外籍劳动力资格、经历、学历认证等事项进行协商,以缩短外籍劳动力引进的时间。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表示,其负责的外籍劳动力雇佣推荐处理期限也将从现行的10天缩短到5天以内。此外,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还决定在造船业聚集区设置“造船业解困现场服务台”,方便与相关部门沟通,迅速解决劳动力等现场困难事项。
韩国政府相关人士表示:“通过实施上述对策,此前需要花费4个月时间处理的外籍劳动力引进程序将缩短到今后的1个月。”
手持订单爆满却面临人力缺口,韩国船企今年将雇佣2000名海外工人
尽管如此,韩国造船业人士认为,目前行业的人手短缺问题远比这些措施的预期结果还要严重。过去两年来韩国船企手持订单量大大增加,大量新项目计划在今年启动。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的数据,目前韩国船企至少还需要6000名工人。
自2021年以来,韩国造船业接单量持续高涨。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的数据,2021年韩国船企承接的新船订单达到1744万CGT,金额为430亿美元,是自2013年的1845万CGT以来8年来的最高值,比2020年的823万CGT增长112%,比疫情暴发前2019年的958万CGT增长82%。
2022年,韩国船企承接的新船订单达到1559万CGT,金额超过437亿美元。经过这两年的大规模接单,韩国三大船企2026年之前的船坞资源已经基本售罄。韩国三大船企去年均超额完成了全年接单目标,平均已经确保了未来3-4年的工作量。。
尽管手持订单量如此饱满,但韩国造船业却面临巨大的人力缺口。由于缺乏人手,韩国船企延期交付风险大大增加,或将面临巨额罚款。
数据显示,韩国造船业从业人员目前仅为9万人左右,还不到高峰期2014年20万人左右的一半。考虑到2020年开始增加的订单量,目前需要的人力估计在12万人左右,缺口在2万-3万人左右。据韩国造船海工装备协会的调查数据,仅2022年年底就出现14000名劳动力的缺口。为了维持韩国造船业的竞争力,未来5年需要追加投入4.3万名专业人才。
为缓解造船业劳动力人力严重短缺的压力,去年4月,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和法务部修改外国专业人力(E-7)就业签证发放方针;去年8月,韩国政府又确定了旨在扩大外籍劳动力引进规模的“缓解招工难支援方案”,计划在2022年内增加约1.6万名外国劳动者入境韩国,将扩大签证发放范围,向造船业、根基产业等制造业集中投入外籍劳动力。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计划先通过推荐程序,引进焊接工、涂装工、电工、成套设备工等1621名外国劳动力。但由于就业签证审查发放的国内行政程序复杂、周期过长,签证发放十分缓慢。由于当地劳务输出企业未获得越南当地政府的批准程序,隐瞒了部分外籍工人的学历和经历,原定于去年第四季度抵达韩国造船厂的1150名越南焊接工人的入境程序被无限期推迟。
去年11月17日,来自泰国的10名船舶焊工抵达韩国,成为首批入境的造船领域熟练焊接人力。截至去年12月12日,韩国总共只为412名外籍劳动力发放了签证。为了更加迅速地处理技能测试、政府批准等程序,业界普遍呼吁需要对制度改善进行讨论。
对此,韩国法务部为了加快签证发放程序,向釜山、蔚山、昌原、巨济、木浦等韩国造船业聚集区各派遣了4名造船业签证特别审查支援人力。
韩国业界预计,今年韩国造船厂将雇佣超过2000名海外工人,“雇主需要提供更好的福利,因为短缺是由低工资和恶劣的工作条件造成的”。
韩国业内人士表示:“引进外国人才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他们大多是短期滞留者,希望在发展造船产业的大框架下,加强培养熟练工和吸引青年层的支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