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财经讯(记者罗亦丹)2023年1月6日-10日,2023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在北京召开。在1月9日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分论坛上,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对《城市云服务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进行了详细解读。报告基于全球视角和我国云服务发展现状,对我国GDP TOP60城市云服务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构筑城市云服务清晰画像,并对推动城市云服务向高质量更深层次发展提出展望和建议。


(资料图)

王志勤表示,云服务成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从国内外对比来看,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创新领跑城市云服务支出GDP占比与美国基本相当。不过我国各城市的云服务指标表现差距明显,城市用云量水平有巨大提升潜力。他建议建立云服务产业监测体系,完善云服务安全评估机制,加速百业深度上云用云,拓展云服务发展新空间。

以下为大会演讲实录:

我国2021年云服务市场规模达3229亿元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云服务成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当前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利用海量数据(603138)赋能业务变革的能力成为数字化转型成败的核心,这客观上要求推动IT架构的云化发展。云服务为推进IT架构的云化提供了一条便捷、高质的发展路径,它将先进技术和行业知识能力承载于云上,以服务化的方式,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原生化服务。

我国加快政策牵引助推云服务蓬勃发展。2021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3307亿美元,增速达到32.5%。SaaS已成为国外企业构建软件应用的主流选择,美国企业平均SaaS支出超过20万美元,大型企业超过350万美元。同时,我国推出系列政策推动云服务发展,近年来我国云服务市场也呈现爆发式增长,2021年市场规模达3229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7%。

城市云服务发展水平日益成为衡量城市数字化水平的新名片。云服务持续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和城市实体经济交叉融合,在经济产业、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各领域提供新技术、落地新应用、塑造新模式,持续释放云的倍增效应,成为支撑城市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的“使能器”。

当前,产业界已有“企业上云指数”“云产业指数”等相关研究,但多侧重于以企业、省份作为研究对象,缺少以城市云服务为观察视角的研究。本报告以城市云服务为主要观察对象,基于对城市云服务发展机理和核心要素的洞察,从城市云服务的应用水平、发展潜力、发展环境三个视角建立了城市云服务发展指数,三者彼此相辅相成、协同互促,共同撬动云服务高质量发展。其中,云服务应用主要衡量当前云应用水平;云服务潜力主要衡量潜在发展空间;云服务环境主要衡量云产业和生态基础。

评价指标体系方面,以城市云服务发展机理为基础,从应用、潜力、环境三个维度建立一级指标,每个维度又从数字化基础、云平台服务(IaaS+PaaS)、云应用服务(SaaS)分层进行指标设定,最终形成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

各城市云服务指标表现差距明显 北京深圳上海领跑

研究团队基于以上指数模型,选择2021年全国GDP TOP60城市作为样本城市,对云服务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发现,当前样本城市云服务发展主要呈现如下五个突出特征:一是城市云服务发展呈阶梯分布;二是云服务发展水平与数字经济规模之间呈现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三是城市用云量水平有巨大提升潜力;四是城市上云广度深度仍需提升;五是城市云服务政策环境有待优化。

整体发展评估方面,根据指数得分区间,城市云服务发展呈阶梯分布,60个样本城市云服务发展划分为三个梯队。其中,北京、深圳、上海形成第一梯队—创新领跑城市,这三个城市引领全国云服务发展。广州、杭州、武汉、西安等34个城市形成第二梯队—加速追赶城市,这些城市在细分领域打造具有独特优势,对创新领跑城市形成追赶之势。其他城市形成第三梯队—蓄势提升城市,这些城市云服务发展在探寻数字经济发展着力点过程中蓄势待发。

从各样本城市三级指标热力图来看,各城市指标表现差距显著,其中创新领跑城市整体指标得分较高。60个样本城市在SaaS产业基础、SaaS服务力提升潜力、数据存储规模等指标上表现相对较差。

从城市云服务带动经济发展来看,城市云服务发展指数与数字经济规模呈现明显正相关关系。基于2021年数据测算可以观察到,城市云服务发展指数每增加1分,数字经济规模对应增加,范围分布在116亿-1005亿元区间。三个梯队城市之中,加速追赶城市云服务指数每增加1分,对数字经济的撬动最大。因此,蓄势提升城市要向加速追赶阶段迈进、加速追赶城市要持续提升云服务水平,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云服务对数字经济影响力。

不同梯队城市应用、潜力、环境等分指数得分与数字经济规模相关关系存在一定差异,即应用、潜力、环境得分每提高1分,对不同梯队城市数字经济规模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城市用云量水平有巨大提升潜力

应用维度评估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发现。一是城市用云量水平有巨大提升潜力。从国内外对比来看,北上深三大创新领跑城市云服务支出GDP占比与美国基本相当,但加速追赶城市、蓄势提升城市云服务支出GDP占比不足美国20%,与发达产业区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三大梯队城市对比来看,创新领跑城市云服务支出GDP占比达到0.78%,是加速追赶城市和蓄势提升城市的7倍。

二是城市上云广度下沉空间巨大。以各样本城市一级/二级行业使用云服务的覆盖情况衡量城市上云广度,北京、深圳、广州、杭州等24个城市已实现一级行业云服务全覆盖,其他城市仍存一定差距。总体看,当前60个样本城市中,云服务在一级行业的平均覆盖率为88%,二级行业的平均覆盖率为51%,而蓄势提升城市二级行业平均覆盖率仅为35%,云服务仍有很大的下沉空间。

从行业上云广度看,部分行业上云广度仍待扩展。以一级/二级行业在60个样本城市中的覆盖情况衡量行业上云广度,批发零售、科技服务、IT&通信是60个城市上云用云的热点行业,平均二级行业用云城市占比分别为99%、95%、86%。而生产/制造、农林牧渔、政府/社会机构、基础资源等六个一级行业GDP总量约占全行业的55%,但其平均二级行业用云城市占比仅为46%,低于平均水平54%,在60个样本城市中这些行业亟须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拓展行业上云广度。

三是用云深度仍需加速提升。从城市及行业用云量及使用云服务类型等角度衡量云服务应用深度,IT&通信、科技服务、批发零售、建筑和房地产、生产/制造是深度用云的领先行业。尤其是IT&通信,2021年行业用云量占15个一级行业用云量的65%,位居首位。基础资源、农林牧渔、卫生/社会工作等行业用云深度相对较低,整体用云量仅占15个一级行业用云量的1%左右,用云深度仍待提升。

从SaaS等云服务深层次应用来看,SaaS在用云量中占比不高,应用参差不齐。目前IaaS、PaaS仍然是样本城市用云量的主体,三大梯队城市SaaS支出占云服务支出比重分别为21.1%、23.7%和28.8%,均大幅落后于美国50%的发展水平。另外,从样本城市SaaS应用看,当前SaaS客户群体以中小微型企业为主,且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宁波、苏州、广州等18个城市,这18个城市SaaS服务支出在60个样本城市中占比高达80%,其他42个城市仅占20%。

从潜力维度评估结果来看,样本城市云服务需求潜力非常可观。特别是加速追赶和蓄势提升城市,其云服务渗透率远低于创新领跑城市,若对标创新领跑城市加快需求挖掘,将会形成可观的潜在增长空间。另外加快企业和城市数据上云是加速追赶和蓄势提升城市释放潜能的重要抓手。加速追赶和蓄势提升城市潜在客户规模约为创新领跑城市的4.2倍,数据存储总量是创新领跑城市数据存储总量的1.7倍,进一步挖掘潜在客户群体上云用云需求,鼓励客户从采购硬件和软件资产向采购服务转型,是城市将云服务潜力转化为增量空间的有效途径。

从环境维度评估结果来看,城市云服务环境仍待进一步优化,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城市云服务政策环境仍需要优化。当前国内外推出了一系列优秀政策实践,如美国先后推行“云优先”、“云智能”、“软件现代化战略”等重大战略,引导各机构积极上云和用好云。国内部分样本城市以设立专项扶植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政府采购等为着力点,强化云服务发展配套措施。但是,当前很多样本城市在云计算的政策引导和配套保障仍显薄弱。如针对云计算的专项政策数量明显不足,针对SaaS的专门政策处于空白状态;云服务安全评估认证和监管机制初步建立,在推广中仍存在云服务用户参与不足、云服务安全评估未纳入云服务采购要求等问题。二是各城市云服务产业基础差异显著。以头部云服务企业分布为例, 91.5%的云平台重点企业、96%以上的SaaS领军厂商分别分布于13个样本城市,重点云生态配套企业集中分布于11个样本城市,城市间云产业基础的差距非常明显。

建议优化云服务发展环境 扩展云服务发展空间

基于评估结果及发现,以加速国家战略落地,赋能数字经济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城市数字经济为目标,报告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优环境,夯实云化发展支撑保障。建立云服务产业监测体系,加大“服务化采购”模式推广;同时加强上云政策的牵引,支持地方探索制定分类扶持政策及量化补贴方案。

二是抓安全,筑牢云服务发展安全篱。完善云服务安全评估机制,将云服务安全性纳入云服务采购要求;以法为纲加强云上数据安全保护,加快完善配套行政法规及规章制度;同时立法加强SaaS等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繁荣SaaS产业生态。

三是促应用,加速百业深度上云用云。以城市为单位落实国家“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城市开发者及生态企业向云产业生态靠拢,打造与城市数字化转型需求高度适配的本地化云产业生态;鼓励各地建立多方合作的上云用云推进机制。

四是挖潜能,拓展云服务发展新空间。包括推进城市底层数字基础设施向一体化云服务平台转型;支持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基于一体化云服务平台底座实施数智化升级;强化高质量SaaS应用供给和人才培养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