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022年12月25日,广东省法学会金融法学研究会以“金融稳定与创新的法治保障”为题主办的第九届中国 南方金融法治论坛暨2022年学术年会。来自高等院校、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等相关业界的金融法学理论与实务专家、学者近100人与会。
以“金融创新的法治保障”为议题下,广州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三庭庭长段莉琼结合司法实践指出,目前互联网金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金融产品存在合同缺乏统一标准、要素不齐备、合规性有待改进、数据对接不通畅等问题。
段莉琼提到,自成立以来,广州互联网法院受理了6.7万件以上的互联网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和互联网小额借款合同纠纷。通过案件审理,广州互联网法院认识到此类互联网金融纠纷具有同质化高、泛在性强、全程电子化的特点。
“这类(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的三个特点决定了互联网法院必须要通过‘轻量化’的方式对相关借款合同纠纷进行批量化解,以进一步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提高纠纷化解效率。”段莉琼说道。
她认为,应当推动要素化、批量化纠纷化解指引建设,以满足快速智能解纷需求。
段莉琼介绍,今年9月,广州互联网法院在联合多家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金融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基础上,开展了合同要素化调研,正式发布《互联网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要素标准》《互联网小额借款合同纠纷要素标准》《互联网金融电子数据存证标准》三项团体标准,通过构建全链条要素化标准,有效填补了数字金融产品在前端设计的空白。
广州互联网法院还探索建立“隐患评估+要素标准+批量智审”三步法,构建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
段莉琼表示,实践过程中,广州互联网法院结合要素标准,开发了“5G智审卡片”,推动了同批类案交互式审理以及类案的一键批量智审。同时,建立起一站式的数字化诉源治理体系,形成“隐患预测—处置反馈—持续监测”闭环化管理,通过司法大数据进行多元分析、多维评估和多重预警,充分发挥司法防风险、治未病的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们也将致力于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建设,通过进一步要素化指引来增强互联网金融借款平台的自治能力,切实保护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段莉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