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绿色低碳转型,是以效率、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用更少的、更清洁的能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制造业绿色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结构优化升级中意义重大,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是建设制造强国和做强实体经济的重要战略举措。


(资料图片)

高耗能制造业是节能降碳的重要抓手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明确六大高耗能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其中前五个行业属于制造业,是能源的主要需求侧,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为能源供给侧。能源需求侧与供给侧有实质性不同,研究高耗能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从能源需求侧角度寻求减碳方案,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将发挥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根据2021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的数据,2020年我国制造业能源消费总量为279651万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耗的56.1%,五大高耗能制造业加在一起,占制造业能耗总量的78.6%。从碳排放看,2020年制造业CO_2排放量为69.46亿吨,占全国碳排放的70.2%,五大行业总计碳排放占制造业的94.8%。由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没有发生脱钩效应,伴随着经济增长,经济规模扩大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强是造成高耗能制造业能耗及碳排放不断增长的首要因素。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任重道远,从能耗和碳排放的比重构成来看,高耗能制造业是节能降耗的重要抓手。

高耗能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两个路径

高耗能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高耗能产业减量化、集约化、高端化发展。经济从钢铁、水泥、化工等转向单位附加值消耗能源更少的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随着建设制造强国步伐的加快,中国经济持续从重工业转向高附加值的制造行业,中国在全球的钢铁和化工等材料产量中的比重将逐渐下降。二是通过技术创新,采用能源强度较低的生产方式。降低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石油的消费,使用低碳清洁替代能源减少排放;替代传统生产路线的创新低排放技术,比如再生钢铁、铝和塑料的生产,低碳材料的使用;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开发应用节能降碳的新技术,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

完善“双碳”政策体系,多措并举促进低碳转型

根据“十四五”规划的要求,完善政策框架,加大政策力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格限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能扩张,健全去产能机制,淘汰现有低效产能和非法产能,加快先进产能对落后产能的替代。提高高效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促进高效企业的发展,增加其在行业中的份额。加强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将不同层级的能耗企业纳入不同级别政府的监管范围,推动高耗能企业能效改造和开发应用新型节能设备。鼓励国有企业、骨干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开展节能降碳示范性改造。

健全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加大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力度。通过增加具有特定特征(如能耗标志)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对清洁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应用给予税收优惠或者直接补贴,鼓励低排放钢、水泥、塑料和化肥等中间材料的工业用户为清洁低碳产品支付溢价,以实现政策目标。采用碳差价合约机制,招标低排放材料,对高于常规高排放生产成本的差值部分进行补贴,助力企业解决低碳创新技术商业化的主要障碍,推进低碳创新项目顺利运营。

加强绿色自主技术创新,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科技创新是高耗能制造业节能减排的根本推动力。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营造产学研用一体的协同创新生态。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分行业建设绿色发展项目库。在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高耗能领域,围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替代等目标,研发智能、高效的清洁生产工艺,推进相关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应用,推进关键节能减排技术示范推广和改造升级。鼓励发展氢能、CCUS和电气化等主要重工业降碳技术,支持在每个优先领域、不同成熟阶段的技术路径进行竞争,促成多样性发展。引导鼓励高耗能制造企业及其供应链制定长远的技术目标,进行潜在突破性技术的基础研究。关注关键核心技术市场化表现,支持创新设计和工艺开发、降低成本和提高性能方面的持续研发。

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引导资源向绿色制造倾斜

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等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健全与绿色低碳发展相适应的投融资政策,加大对节能环保、新能源、CCUS等的投融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针对高耗能制造业的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创新和推广绿色金融产品。重点支持高耗能行业应用节能高效工艺技术,实施清洁化改造,支持再制造关键工艺技术装备研发应用与产业化推广等。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和用能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强碳排放权和用能权交易的统筹衔接。以市场为导向,探索将碳排放交易权等纳入抵质押担保范围。协助投资者利用可持续债务和转型金融市场为低碳技术筹集资金。例如,我国在2020年更新了绿色债券标准,将CCUS纳入其中,支持为相关商业项目开发筹集资金,在运作中为优化融资结构提供经验。

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耗能制造业绿色发展

数字技术助力高耗能制造业转型主要通过五条路径:构建碳排放计量监测体系、优化碳排放管理体系、发展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低碳生产体系以及完善碳排放市场交易体系。分行业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平台,完善数据共享机制,统筹绿色低碳数据和工业大数据资源,推动数据共享和应用,以数据要素驱动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绿色制造、绿色管理和交易。深化生产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应用,推动关键工艺装备的智能感知和控制,实现生产过程信息实时采集监控、智能分析和精细管理,优化生产过程和经营决策,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变革,实现节本降耗。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数字孪生等信息技术在高耗能制造领域的应用,提高行业资源利用效率,赋能绿色制造,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开放大学商学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