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防疫“新十条”落地,被列入《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参考表》的解热镇痛类药物布洛芬,成为市场“新宠”。
【资料图】
作为产业链上数一数二的布洛芬原料药龙头,新华制药(000756)(000756.SZ)和亨迪药业(301211)(301211.SZ)备受关注,一度引发资本市场大量资金的进入。
自12月初以来,新华制药曾录得8天7板;亨迪药业12月7日曾上涨19.98%,12月12日更是20%涨停。不过,其近期股价已有所回调。
股价的涨跌或从侧面反映出布洛芬的供需状况的变化。
经过多日采访了解到,在布洛芬紧缺之下,新华制药和亨迪药业均在加班加点生产,以全力保障供应,但产能的提速仍需时间。与此同时,新华制药的部分产能已被征用,而亨迪药业则收到了保供名单,需保证名单上的下游制剂厂的原料供应。
新华制药部分产能被征用,亨迪药业收“保供名单”
“公司正加班加点生产布洛芬原料药,但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12月21日,新华制药证券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国内产能第一的新华制药,对外披露的产能为8000吨/年。
就公司的产能进展,12月21日,新华制药证券部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公司的原料药主要分为出口、内销、自用三部分,公司每年是根据销售预期制定的生产计划,生产线是相对确定的,不会因为布洛芬短期内热销,就轻易扩大生产线。公司正在加班加点生产布洛芬等市场急需药品,全力保障市场供应。”
据该工作人员透露,“除了现有订单之外,公司的布洛芬产能一部分已被征用,两个星期之前,国家工信部已经派人进驻公司,监督布洛芬生产”。
而国内产能排名第二的亨迪药业,其布洛芬和右旋布洛芬原料药的产能分别为3500吨/年和200吨/年。
12月21日,记者致电亨迪药业总部电话了解产能情况,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布洛芬原料药的年产能大概在3500吨左右,最大年产能可达到3800吨左右,目前已在加足马力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亨迪药业12月20日曾在互动易平台上回应,“公司不存在产能被政府相关部门征用的情况”。
不过,亨迪药业总部工作人员透露,“国家工信部下发了一份保供名单,针对名单中制剂企业的布洛芬原料药需求,我们会尽可能满足,确保这些企业不断产”。
但在需求突然爆发以及布洛芬原料药紧缺的情况下,下游布洛芬制剂生产厂家仍处于吃紧状况。
据国家药监局截至2022年12月13日的数据,布洛芬的国产药品注册批文达到558个,涵盖了布洛芬片、布洛芬软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布洛芬颗粒等多种剂型,涉及润都股份(002923)(002923.SZ)、仁和药业(000650)(000650.SZ)、康芝药业(300086)(300096.SZ)、人福医药(600079)(600079.SH)等上市药企。
药融云数据库则显示,截至2022年12月11日,共有41个布洛芬相关品规通过一致性评价(含视同),布洛芬缓释胶囊、布洛芬颗粒、布洛芬片、布洛芬混悬液等剂型均有对应的生产厂家。
目前,布洛芬缓释胶囊的常见规格是0.3g或者0.4g。以一粒0.3g规格粗略计算,1吨布洛芬原料药可生产333.33万粒布洛芬制剂。
“公司目前布洛芬原料仍有缺口,主要是因为随着各制剂工厂的扩产,原料生产厂家目前的产能跟不上市场的需求”,生产布洛芬颗粒的药企康恩贝(600572)(600572.SH)相关人士近日向记者指出。
据康恩贝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近日把银杏叶片、普乐安片生产线全部“让”给布洛芬颗粒。目前,生产线24小时换人不停机,布洛芬颗粒日产量从3.4万盒正逐步增至6万盒,预计到1月中下旬,布洛芬颗粒日产量将扩大至12万盒。
“公司(兰溪产业园)布洛芬颗粒已纳入浙江省经信厅保供单位。按照现在的生产能力,我们备足了1到2个月的原料库存,也在通过主动沟通、现场走访,积极联系供应商,协调后备原料供应”,康恩贝产业园相关负责人指出。
随着产能增加,康恩贝预估到2023年,其每月布洛芬原料缺口近10吨。
布洛芬缓释胶囊生产厂商润都股份证券部人士则称,公司正24小时不间断开展布洛芬缓释胶囊的生产,全力保障市场供应,“目前没有收到布洛芬统一调配的消息”。
短期供需错配 长期供过于求?
布洛芬“一药难求”背后,实际上存在短期供需错配的情况。
事实上,中国是全球布洛芬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大国,大约占全球产能的三分之一。
根据中经智盛市场研究发布的《中国布洛芬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展望报告》,2021年,中国布洛芬(原料药)的总产能达到14380.95吨。
据华金证券研报统计,全球布洛芬原料药产能前三的药企分别是新华制药、亨迪药业和巴斯夫,每年产能分别为8000吨、3500吨、3000吨。
12月初,新华制药曾在互动易平台透露,“公司是全球重要的解热镇痛类原料药生产企业,布洛芬实际市场份额接近40%”。
亨迪药业也在2022年半年报中提到,“在国内,公司与新华制药是布洛芬原料药的主要生产厂家;在全球,公司是布洛芬原料药的主要厂商之一,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新华制药、美国圣莱科特国际集团、德国巴斯夫、印度SOLARA、印度IOL” 。
从上述数据来看,国内布洛芬的产能是充裕的。
在防疫“新十条”之前,在国内市场,布洛芬的供给基本覆盖了需求。2021年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布洛芬(原料药)供给量为1724.84吨,而需求量则在1722.60吨左右。
此前,国内大量富余的布洛芬产能甚至被用于出口。
中邮证券研报曾指出,我国布洛芬原料药大部分出口海外市场,据研报数据, 2020年,中国布洛芬原料药合计产量9380吨,对应的当年出口量就达到了8439吨左右。
但是,随着防疫“新十条”的出台,12月以来,多地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对布洛芬药品的需求短时间内爆发。这一供需的平衡被打破了。
事实上,根据记者了解,在现有产能的基础上,新华制药和亨迪药业都有扩产计划。但远水或难解近渴。
如新华制药在2022年半年报中披露,“布洛芬扩产合成工序产能提升改造”的工程进度为100%,预计产能1万吨/年,建设周期为1.5年。
无独有偶,亨迪药业IPO募投项目“年产5000吨布洛芬原料药项目”也被寄予厚望。
该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5.73亿元,建成后,公司布洛芬原料药年产能将达到8500吨。
据亨迪药业2021年年报披露,“年产5000吨布洛芬原料药项目”工程累计投入占预算比例的0.38%,工程进度为0.38%,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是2023年12月31日。
2022年半年报显示,这一项目截至期末投资进度为0%。
12月21日,亨迪药业总部上述工作人员也提到,“年产5000吨布洛芬原料药募投项目还在建设中”。
产能的扩张很难一蹴而就。而在这轮抢购潮之后,布洛芬的需求是不是还能持续增加,也仍是个未知数。
民生证券研报分析指出,“各地疫情防控政策出现显著调整,导致全国多数城市出现感冒药尤其是解热镇痛药抢购热潮,由于我国是解热镇痛药生产大国,产能远超国内需求,短期供需错配将很快缓解,有力支持疫后快速复苏”。
基于此,有市场人士认为,“此轮短期需求过后,布洛芬原料药可能会有库存过剩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