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营业绩披露,银行2021年信用卡业务“成绩单”也相继出炉。过去一年,银行信用卡发卡量平稳增长但增速普遍放缓,不良率保持稳健,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发卡量增速普遍放缓
发卡规模是衡量信用卡业务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从已披露的数据看,2021年,银行业信用卡发卡量稳步提升,但增速普遍放缓。
国有六大行方面,邮储银行以12.93%的增速位居第一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增速分别为1.88%、2.53%、2.08%、2.22%。农业银行仅公布了2021年中期信用卡发卡量数据。
股份制银行方面,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信用卡发卡量增速分别为9.4%、9.2%、8.5%、5.1%,招商银行增长2.9%。
从信用卡消费额看,招商银行消费额超过4万亿元,居于首位。邮储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招行增长9.73%,平安银行增长9.8%,工行、中行、建行消费额增幅较上年有所下降。
信用卡资深研究人士董峥表示,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业务情况来看,多少有些“倒春寒”气息。一方面由于这部分银行市场覆盖率较高,获客难度加剧,规模增速放缓属必然;另一方面受市场环境影响,以及监管出台相应政策对过度发卡导致的“多头授信”现象的限制。
去年底,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强调不得再以发卡数量、客户数量,以及市场占有率等作为考核指标,并首次把降低睡眠卡比例作为要求。
“信用卡发卡业务面临的现象深刻反映出,过去那种卡量规模增长模式,在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这些信用卡业务第一梯队已经面临严峻挑战。尽管一些城商行在信用卡方面还具有一定增长空间,但如果不制订行之有效的经营策略,也可能很快面临同样的问题。”董峥表示。
不良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2021年,随着社会生活逐步复苏,信用卡业务不良率整体开始下降。
国有大行方面,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2021年末的信用卡不良率均实现同比下降。其中,农业银行不良率为0.99%,同比下降0.56个百分点;建设银行不良率1.33%,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交通银行不良率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至2.2%;邮储银行不良率1.66%,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此外,工行信用卡不良率出现反弹,较2020年末增加0.01个百分点。中国银行未披露数据。
股份制银行方面,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在2021年均实现下降。其中,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率降幅较大,较2020年末下降0.55个百分点,至1.83%。
兴业银行不良率出现反弹,增加0.13个百分点。对此,兴业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邹积敏在业绩报告会上表示,这是由于兴业银行主动放缓处置,第一是为支持新冠疫情防控、保护消费者权益,对受疫情影响客户适当放缓处置,鼓励客户在疫情缓解后主动还款。第二是考虑到2021年信用卡逾期认定标准趋于严格,需要给客户一定的适应期。
招商银行副行长朱江涛也表示,该行去年将信用卡不良的认定标准由逾期90天提前到逾期60天;同时按照监管要求,信用卡逾期时点的认定由下一账单日前置为本次账单的还款截止日,平均提前约8天。
转变理念盘活存量
专家认为,在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信用卡业务发展要转变观念,强化精细化运营和场景建设,提高服务质效。
据了解,上述银保监会的通知,就督促发卡银行应该将工作放在盘活存量用户方面,改变“重拉新、轻留存”的经营意识。
董峥表示,信用卡产品、权益的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信用卡要想有所作为,就要顺应时代,以特定兴趣或爱好的客群为目标,进行专属权益产品设计。一方面提升发卡能力,另一方面搭建相适应的消费场景,以达到持续促进用卡交易,提升单卡消费能力的目的。
“从发卡驱动向用卡驱动的存量客户挖掘的趋势已经非常清晰。”董峥称,以招行为例,2021年信用卡交易额为47636.17亿元,如果以流通卡量10241.6万张计算,卡均交易额为46512.42元,以流通账户数6973.94万个计算,户均交易额则达到了68305.96元。
目前,多家银行已在着手调整客群选择。招商银行表示,信用卡坚持短期严格控制风险,中期调整资产形态,长期调整客群。
民生银行指出,已根据外部环境调整重点客群经营选择。在信用卡方面更加注重消费稳定型的客户,包括千禧一代客户、女性客户、高学历等目标客群,也更加注重有结算场景的客户经营。消费稳定型的客户占比达到88%,比上一年提高2.4个百分点。 (汪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