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4月份的到来,年报披露进程渐入尾声。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共有26家上市券商披露2021年年报。
此外,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共有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海通证券等九家券商归母净利润超过百亿元,多家券商营收增速超过40%。
头部券商保持强劲增长
从披露年报的上市券商业绩表现来看,头部券商保持强劲增长,中信证券2021年营业收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765.24亿元和231亿元,同比增长40.71%和55.01%;此外,国泰君安、华泰证券、海通证券、招商证券、广发证券、中金公司、中国银河和中信建投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超百亿元,分别为:150.13亿元、133.46亿元、128.27亿元、116.45亿元、108.54亿元、107.78亿元、104.30亿元、102.39亿元。
在业绩增速方面,26家上市券商中有24家去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营业收入方面,国联证券、浙商证券、中国银河、中原证券、中信证券的同比增幅均超40%,分别为58.11%、54.36%、51.52%、42.46%和40.71%。
此外,数据显示,不少中小券商业绩表现突出。其中,归母净利润增幅上,中原证券以392.04%的增速排在目前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券商首位,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13亿元。
不过,也有部分券商业绩表现欠佳。华林证券营收、净利润两指标双降,2021年实现营收13.95亿元,同比下跌6.34%;归母净利润4.84亿元,同比下降40.46%,为目前唯一一家营收同比下滑的上市券商。第一创业证券2021年实现营收32.55亿元,同比增长4.32%;归母净利润7.45亿元,同比下降8.29%。
财富管理转型贡献业绩增量
证券市场传统经纪业务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近年,伴随经纪业务转型,财富管理业务成为证券行业新赛道。从业务营收数据表现来看,不难发现,2021年,证券行业持续推进财富管理转型,为券商带来业绩增量。
2021年,华泰证券、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财富管理业务均取得进展,部分券商该项业务对总营收的贡献持续加大。
华泰证券年报显示,2021年财富管理业务营收162.87亿元,同比增加30.52%,占营收比重逾四成,毛利率增加4.66个百分点。
同样,刚跻身净利润百亿元规模的中金公司年报显示,产品销售、资管、私募股权管理驱动的大财富管理表现亮眼,经纪、资管全年增速分别为31%、35%。天风证券发布研报表示,截至2021年末,中金公司产品保有量突破3000亿,同比增长90%。财富管理买方收费资产近80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超180%。
中信证券年报显示,2021年经纪、投行和资管业务收入分别为139.6亿元、81.6亿元和117.0亿元,同比增长24.0%、18.5%、46.2%;其中经纪业务转型财富管理成效显著,客户数量累计超1200万户,托管资产达11万亿,同比增长29%,高净值客户(600万以上)达3.5万户,总资产达1.5万亿元;公募及私募基金保有量超过3800亿元,同比增长26%;代销金融产品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35%,占经纪业务净收入的比重上升至19.0%。
注册制改革带来更多业务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券商年报中反复提到注册制改革对券商的影响。
国联证券认为,作为区域型券商,注册制改革有望带来更多业务机会:注册制试点以来很大比例的增量项目来源于中小型科技企业,而这类项目通常为区域型特色中小券商承接,与此同时,在参与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中,本地券商有望获得更多的业务良机。
光大证券表示,年初以来,股指显著回落,且风格变化加剧,全面注册制推进带来市场格局和业务模式根本性变革,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和金融反腐不断深入,更加考验券商投融资服务专业能力和政策决策判断水平。2022年将进一步继续深化改革,提升管理,其中财富管理业务集群将充分挖掘基本盘价值,用好获客增资、产品代销、信用业务“三板斧”,实现协同“一突破”,打造一体化财富业务集成平台。股权投资业务集群将持续推进集约化管理,聚焦主业,投资战略新兴产业,服务实体经济。
浙商证券表示,在全市场注册制改革推进、资本市场扩容、财富管理行业渗透率和居民金融资产配置不断提升等背景下,注重完善的财富管理业务体系、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聚焦客户全生命周期全品类产品服务和资产配置的财富管理机构有望不断扩大竞争优势,服务客户多重金融业务需求。将继续顺应市场形势,深耕业务,围绕财富管理1.0-2.0-3.0升级模式,聚焦营销服务体系升级,加快财富管理转型步伐,走出一条最具浙商特色的财富管理之路。
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在2021年业绩说明会答记者问环节时表示,全面注册制时机已经成熟,对有准备的券商是有利机会,将有利于加强对实体经济支持。券商在境内全产业链应做更多工作,同时为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服务。在实体经济服务方面,不仅应服务企业融资需求,还应该在风险管控、市场开拓、产品定价为企业提供更多服务。(记者 刘弋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