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3个集装箱的汽车零部件从襄阳铁路货场启程,搭乘中越班列,经凭祥口岸,驶向千里之外的越南河内。
这是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完善外向物流通道”等贸易便利化措施的重要成果。开通中越班列,让原本需汽运至外地港口的“襄阳造”从“家门口”直达东南亚国家,并提供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
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外向度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关键。湖北自贸区不断通过制度创新优势激发综保区政策优势,助力全省构建“51020”现代产业集群,打造双循环格局下“新沿海”。
集装箱不再跑“冤枉路”
融入全球产业体系,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是重要基础。
襄阳片区推出“新箱+货物”组货出口模式,本地新造集装箱就近报关、交付、使用,用箱企业可直接将出口货物装入新造集装箱,完成报关后搭乘“襄西欧”班列直接出口,平均每批货物可节约3天的调箱时间。
此前,新造集装箱则需运往武汉办理结关业务,再运回本地装货,用箱企业也需从外地调用空箱回本地装货出口。2021年,在该模式下襄阳出口新造集装箱7130个,货值2.83亿元,初步估算为企业节省成本860万元。
进口货物目的地检查也更便利。在湖北自贸区,一般认证及以上企业进口符合条件货物,经申请可使用自有终端安装专用APP与海关连网,企业人员通过远程视频方式按指令配合海关完成货物检查,无需海关关员双人作业携带查验设备到企业工厂或仓库所在地实施。企业提前预约,可实现货到即检,大幅降低企业时间成本。据测算,每票节省直接执法成本约150元(燃油、外勤补贴),工作效率提升3倍至5倍。
加工贸易集中作业改革,为企业通关按下“加速键”。武汉海关将原本由武汉、鄂州、随州、咸宁、孝感等地隶属海关办理的手账册设立(变更)、深加工结转、余料结转、核销结案等分散的加贸业务,全部集中到武昌海关的加工贸易集中作业中心办理,通过加工贸易系统、可视化处置平台等在线快捷办结,同时“一次申报”“一本账册”等优惠措施给予了企业最大通关便利。
制度创新为综保区建设提速
综保区是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引擎。作为“宜荆荆恩”城市群首家运营的综保区,宜昌综保区创下“当年获批、当年建成、当年验收”的“宜昌速度”。
宜昌综保区获批后,宜昌片区推出招商引资先行开展、单体建筑先行验收、税收政策先行适用的“三先”举措,通过制度创新打破综保区先建设、后封关、企业再入驻的传统模式。在综保区获批后整体验收前,实现标准厂房建成一栋、验收一栋、投入使用一栋,企业提前适用免税进口机械设备等政策红利。
去年,宜昌综保区“提前适用政策”案例成功入选全国16个典型案例之一。综保区还未封关运营,奥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5G新材料项目就已入驻,进口70多万元的设备提前适用政策减免税收约10万元人民币,项目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借助综保区平台优势,默晨制药、法梅隆生物等企业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先人一步抢占国际市场份额。自贸区制度创新优势和综保区政策优势叠加,宜昌片区进出口额在全市占比由挂牌之初的6%提升到2021年的28%。(全媒记者 李朝霞 通讯员 丁承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