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

是上海最具特色的民居形式


(资料图)

而弄堂口的餐饮小店

更是无数老上海人的回忆

弄堂小店的灶台

一般都很有年代感

一边是灶台前的忙碌

背后就是弄堂里穿梭的居民和行人

也算今天上海难见一景

而如今,这样的场景就要消失

因为,上海最后的弄堂厨房

要关了

↓↓

9日清晨,石门一路靠近大沽路的一条弄堂里,年过六旬的何师傅在大灶前一边煮着面条、一边顾着旁边酱蛋的火候,身后时不时有居民穿梭。这是升阳小笼馆的后厨。

1958年至今,这爿面积只有几十平方米,四张方桌的小饮食店,陪伴周边的几代居民度过65年的时光。最近,升阳小笼馆所处的弄堂正式启动旧改,小店进入歇业倒计时。

每天清晨7点开始营业,下午2点收市,小店营业时间不长,生意却很好。一大早店里的位子全部坐满,到了中午饭点排队更是常态。

何师傅回忆,当年刚进这里工作时,有20多位员工,一天排3班,可以做到晚上11点。现在老员工们陆续退休,只剩几位老人还在坚守。

升阳小笼馆是隶属于新镇江公司的国营老字号饮食店,以私人承包的形式经营,每月向公司上交一定比例的盈余。

最近,小店的收银阿姨发寒热,不能来上班,这天收银台坐镇的师傅是被老何临时请来救场的朋友,以前在王家沙的包子档口工作。

9号一早来店里吃早点的市民络绎不绝。

其中不少人是听说小笼馆要关,专程再来尝尝味道的老居民,他们在多年前已经动迁离开这片街区,对这间从小吃到大的店却是印象深刻。

这样的饮食店

在老上海的眼里

就是当作自己的家庭食堂

早上来吃一碗辣酱面、辣肉面

是一顿“色色一一”的早饭

一位家住附近的60岁上海老爷叔,从高中起一直在升阳小笼馆吃点心。

尽管周围开了不少饮食店,但他依然对升阳小笼馆的味道念念不忘,已经习惯了“上海老师傅”做的口味。

小店浇头的档口最近销售时令冷面。做法质朴传统,口味却相当到位。面条的口感偏软但不失筋道,浇头的味道多数是上海人偏爱的甜口。十几到30元的价格,因浇头种类的不同而浮动,很具性价比。

小店的一侧开着一扇窗口,就是连通弄堂厨房的上菜口。厨房早年使用煤球炉,后来通上了煤气。

经过改造的弄堂厨房也有将近30年的历史

不过伴随着小店的撤离

这间上海现存唯一的弄堂厨房

也将走入历史

小店的上灶厨师目前只有何师傅一人,前店的收银师傅时不时会穿进来帮忙搭把手。

对于这个年龄的人来说,炎热的夏天在这样的环境工作,强度和艰辛可想而知。

现在的弄堂厨房基本上都只做一些蒸煮的工作,不产生油烟。而浇头的炒制、小笼的制作,都在小店位于镇宁路的厨房制作完成,再由师傅来回穿梭取货。

何师傅说,早年间弄堂厨房也是会开油锅的,但是时代变化,周边居民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对小店的油烟味产生了意见,老何决定索性把这块工作从厨房里剥离开。

老何今年65岁,早已过了退休的年纪

问起小店未来的命运

性格开朗的老何满脸笑容

语气中却满是遗憾

“没有年轻人愿意做,我只好自己顶着呀

目前大概最多还能开两三个月

等房子收了,这个事情就结束了

我也就好退休了

就是可惜了这块牌子

应该说那么多年了,还是值点铜钿的…”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董天晔

部分内容来自网友评论

微信编辑:皮小姐、纳米

校对:安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