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歆通讯员夏丽平马玺钧

6月6日,机械行业吉利汽车产教协同人才培养联盟年度峰会在汉举行,约180家高校线上线下参会。据悉,校企合作目前采用“订单班”、产业学院、“学徒制”等方式协同育人,旨在让专业对接产业链,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经过8年的探索,吉利汽车已与全国约400所高校建立校企合作,企业出经费、车辆甚至实训场地,并派驻企业导师,企业的直接的收益来自人社部门关于职业技能培训的补贴,以及一些省市对产教融合企业出台的税收减免政策。学校的收益似乎更丰富,学生获得了企业实训车辆和设备支持,实训条件改善。专业老师也能跟进行业发展,在技术技能提升、横向课题申报上具备优势。

“若不和企业合作,职业教育相对于行业发展将会非常滞后。”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航空学院副院长李远军表示,以汽车行业为例,行业本身变化快,新能源汽车的很多动力及控制模块燃油车不具备,不同品牌车辆之间的模块差异也很大。行业的变革不仅仅在车辆本身,还有教学设备、工具和操作流程的更新换代,大多数高校也无法独立负担硬件更新的高昂成本,这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但通常情况下,学校对企业并无经费支持。

此外,即便开展深度合作,经过考核且最终进入企业就职的员工约为50%,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完全“为我所用”。企业合作的动力来源如何?校企合作如何才能持久?“在校学生是企业用工需求调整的可靠来源。”李远军介绍,校内学生有跟岗实习实训的需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淡旺季之分,用工需求旺季临时招工员工综合素质不稳定,管理困难。和学校对接后,学生根据实习实训计划,在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指导下直接进入岗位,企业的用工需求,校内学生实习实训需求能同步得到解决。

吉利汽车集团CHO首席人才官朱贝妮说,吉利汽车从2015年开始鼓励和促进内生型人才的培养,陆续发布了雏燕、大雁、飞雁、金雁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项目,通过内部培养的人才稳定性更高,专业契合度更好,可以更快更好地保障企业高速发展。从外。吉利汽车内部先后建立了十所院校,覆盖技工、技师、大专、应用型本科,企业也期待能够在与全国院校合作的过程中,将有企业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升级和推广。和高校合作也能够促进行业资源的优化升级,推动创新。吉利汽车集团临海公司总经理、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黄剑斌说,高校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需求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方向,为行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