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5月31日消息(九九)2023中关村论坛-全球B5G/6G创新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科”)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山枝在论坛上发表题为《6G两大标志及星地融合趋势》的主题演讲并接受C114专访,就“天地一体化覆盖”“6G星地融合全球统一标准的建立”等话题进行深入阐释。
5G体制兼容,6G系统融合
(相关资料图)
陈山枝介绍,从1G到5G,卫星移动通信和地面移动通信一直以来都是独立发展的。在此过程中,地面移动通信的标准逐渐收敛:1G标准很多,2G两个标准,3G三个标准,4G两个标准,5G一个标准。“标准的收敛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地面移动通信当前已经将密集覆盖做到了极致。”
随着行业应用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拓展,卫星通信全球覆盖和空间覆盖的优势开始显现。到今天为止,地面移动通信系统覆盖的人口已经超过70%,但是受制于技术经济因素,只覆盖了20%的陆地面积,按地球表面积计算大概只有6%。随着行业发展,航空、远洋、渔业、石油、环境监测、户外越野活动,还有国家战略和军事通信等,在广域和空间覆盖方面的需求十分强劲。
但卫星通信的标准仍然“五花八门”,每个发射卫星的运营商都有一套的自己技术体制,相互不兼容,造成卫星移动通信规模经济不够,成本很高。陈山枝提出,卫星通信复用地面移动通信产业链,降低卫星通信产业成本,并实现两者间的覆盖和服务互补。因此,早在2018年,陈山枝就在业内倡导“5G体制兼容,6G系统融合”的卫星互联网技术发展路线。
陈山枝解释称,5G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卫星通信,3GPP R15版本是5G第一个商用版本。随着技术和需求的演进,卫星通信的研究与标准化在R17 NTN开始启动,这就决定了星地融合在5G是体制兼容,即在已有5G标准的技术框架下实现星地融合的优化。并且,5G NTN(非地面网络)星地融合方案实现复杂度相对较低、系统容量大,基于统一的3GPP协议,星地产业链复用程度高。
而6G在设计之初就考虑星地融合,能在系统级上实现星地融合的优化,因此6G星地融合将是系统融合。陈山枝认为:在6G时代,陆地移动通信跟高、中、低轨卫星的有机融合,实现任何人、任何物在任何地点、任何空间及任何时间无缝全球接入和漫游切换。
陈山枝同时指出,卫星通信系统跟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相比仍然存在技术差异和挑战:一是卫星信道和地面信道的传播特性不同,卫星通信传播距离远,信号传播路径损耗大,且传输时延大,带来链路预算、时序关系和传输方案的挑战;二是卫星高速移动,引发时间同步跟踪性能、频率同步跟踪(多普勒效应)、移动性管理(频繁波束切换和星间切换)、调制解调性能等挑战。
推动6G星地融合标准统一,争取话语权
标准统一对于产业蓬勃发展的作用毋庸置疑。如何推动6G星地融合全球统一标准的建立?特别是中国如何能够取得标准制定的话语权?
对此,陈山枝有三点建议:一是积累中国自己的核心技术,为全球6G星地融合核心技术贡献中国力量;二是秉持开放合作的心态,与国际电信运营商、标准组织参与者、卫星通信运营商,以及设备制造商、终端厂商形成有效沟通交流;三是培养更多的国际标准人才,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去,利用ITU、3GPP等平台推动相关标准的融合统一。
陈山枝介绍,中国信科及其无线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是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的重要技术贡献者,也是5G卫星移动通信技术的引领者、6G星地融合关键技术的储备者。
在技术方面,中国信科在我国卫星互联网新基建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开展透明转发和星上再处理卫星互联网关键技术研究,带领业界率先完成了业界首套5G融合体制的卫星互联网系统标准体系和关键设备研制,为国家卫星移动通信重大工程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在标准方面,已在CCSA、3GPP、ITU等标准组织牵头多项标准制定。今年3月份,陈山枝带领团队的两个提案在国际电信联盟(ITU)推成国际标准,成为中国贡献重要的星地融合国际标准,为后续的6G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设备研发方面,中国信科研制了星上通信载荷、信关站、卫星终端、测试仪表等5GNTN相关设备;在产业合作方面,持续与航天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开展地面测试和星地联试等工作。
此外,中信科移动还积极开展对于6G愿景、需求、能力与关键技术的系列研究工作,连续三年发布年度“全域覆盖,场景智联”6G白皮书,未来将继续助力6G愿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