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被称为“台”的,首先是总督,他以后就是巡抚、学政、布政使等等。
首先我们先介绍总督,这个官职是清朝某个地方地位最高的官职,他统领管理一个或多个省份军政大事。
而这个官职是正二品,在清朝也是很高的官职了,人们用“制台”来称呼这个官职的人以表尊敬。
【资料图】
可是清朝的传统是兼任,总督们也不例外,他们还会被皇帝安排兼任从一品的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右都御史的官职。
这就相当于升任了,总督的地位更加尊贵,因此人们也改了称呼,尊称他们为“部堂”。
如果总督还兼任太子少保的官职,人们对他的称呼又变了。
改为“宫保”。

而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谦卑恭敬的,因此官员之间互相称呼的时候都是用他最高的职位来称呼他人。
举个例子,如果他最高的职位是总督那么可以称呼他为“制台”,可是如果总督还被皇帝下令兼任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右都御史,这个时候如果再称他为“制台”就是惹他生气了,这个时候的称呼应该改为“部堂”。
如果总督再兼任太子少保,对他的称呼又该改为“宫保”,“部堂”就又不对了。
另外,清朝设置了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的官职,而日常人们对他们的尊称就是“河台”和“漕台”。

接下来我们要说说巡抚,这是在总督以下一级的官职,但是又不算总督的下属,也是一方大员,他的职务是管理一个省的军事,民生。而对于巡抚这个官职的尊称是“抚台”,顺带一提,这个官职一般是从二品,只有山东巡抚是正二品。当然了,凡事都有例外,巡抚如果被皇帝任命兼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那么就可以尊称他为“中丞”。

巡抚再下一级是学政,或者说提督学政,这个官职主要负责的就是一个省的教育科举。
而人们日常对于这个官职的尊称是“学台”。
虽然名义上,学政的职位和督、抚是一样高的,可是因为学政只负责教育科举这一方面,他的职权与督、抚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而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政其实实际上并不是地方官,这个官职一般都是皇帝直接任命并且把他分派到地方任职,这种安排方式与钦差有点类似。

接下来我们说布政使一职,他们管理一省的财政赋税以及人事调动。
布政使一职是从二品,人们对于这个职位的尊称是“藩台”。
布政使的主要任务就是:接收上级指派的任务把它传达到各府、县,并且监督让这个任务贯彻落实。
平时他负责管理府、县级别的官员,并且定期发放俸禄,对他们的政绩也进行监督。
还有就是征收赋税,管理财政。
这个职位其实很忙的。

再接下来就是按察使,他管理的是一个省的刑罚措施,这个官职相当于省级司法部最高级别的长官。
这个官职就到了正三品,又降级了,人们用“臬台”尊称这个官职的人。
最后一个就是道员了,这个官职比较尴尬,他是介于省与府之间的地方长官。
人们用“道台”来称呼这个职位的官员。
道员理论上是正四品,他的职责有很多,但是并不固定。
趣闻号网友观点:清,总督一般例兼部院尚书都御史,故总督常自称本部堂,宫保等为荣誉加衔,并不一定履行帝师或太子师傅保职责。
清,巡抚一般例兼部院侍郎副都御史,故巡抚常自称本部院或本院。
巡抚别加宫保等者多有之,都是荣誉衔表示资历深厚倍加尊崇而已。
督抚虽然辖区重合,但职位独立,互不统辖。
没有特旨,总督不得干预巡抚事,巡抚不加提督衔或提督军务差,不得过问绿营军事~设督抚,平事权,分品级,目的是起相互制衡代天子以综治天下作用而已~有二品官出任的总督,也有从一品官出任的总督,也有正一品官出任的总督。
同样,清代中晚期,头品顶戴的巡抚差不多最后几乎全是了~所以更加不鸟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