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成都大运会赛程已过半,赛事执委会在主新闻中心举行大运遗产专场发布会,介绍了成都大运会赛后遗产利用计划。
据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曹雪峰介绍,执委会在2019年10月即编制完成了《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遗产规划》,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举办成都大运会,努力创造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教育与青年七个方面共29个领域的丰厚遗产。
场馆建设方面,成都大运会共有49个场馆,其中新建的为13个,其余36个均为改造场馆,其中改造场馆大多数在高校,赛后将用于高校的体育事业发展;
(资料图)
场馆利用方面,成都大运会场馆在2022年已面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近8万小时,服务市民群众超过509万人次,举办各级各类赛事共730余项,大运会结束后这些场馆还将继续服务于成都的体育事业发展及全民健身;
将大运村设在成都大学内,这一“村校合一、体教融合”的模式是成都大运会在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运动员村建设中的一个创新探索,将为未来全国乃至世界运动员村的设置提供借鉴经验。赛后,成都大运村将全部移交成都大学,实现可持续利用,继续为世界青年大学生提供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作用。
曹雪峰表示,执委会始终注重场馆的公益性与经营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赛后将以“短期+长期”相结合的方式,以市场化思维来推动场馆惠民和可持续利用。
在短期,着重围绕引进高等级赛事,分类实施惠民开放,持续提升场馆的服务品牌和场馆知名度,短期内将计划在大运场馆举办22项国际赛事和38项全国性赛事,并大力推动2024年汤尤杯、2025世界运动员在大运场馆进行;
执委会还会积极申办世界田联田径世界杯并长期落户东安湖体育公园,积极申办世界体操锦标赛和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落户适配到相应的大运场馆;
此外,遵照“一场(馆)一策”的原则,分类实施场馆惠民开放,持续保持大运场馆的热度,落实全年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的天数不少于330天,每周免费或者是低收费开放的时间不少于35小时;
支持成都市青少年体育赛事在大运场馆举办,组织开展篮球、排球、游泳、射击、柔道、滑轮、乒乓球等赛事每年不少于200场次。
在中长期方面,执委会将推动政府在场馆运营中从直接的管理者转变为运营的监督者,推进职能转变,秉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以委托管理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场馆的运营效能;
第二是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帮助解决场馆运营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着力为专业的运营团队和机构以及各类市场主体提供良好、公平的发展环境;
第三是促进以场馆为中心,体育产业多元融合发展,丰富场馆的核心价值链,让场馆不局限于体育赛事,推动体育场馆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提升场馆的自我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