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的春天可能还远远没有到来。

Uber当地时间周一盘后公布财报,第三季度Uber亏损重回10亿美元以上,公司预计盈利可能要等到2021年。财报公布后,Uber股价大跌超过5%。

第三季度,Uber每股亏损68美分,净亏损达到了11.6亿美元,营收38.1亿美元。“我们知道大家对Uber的盈利一直都很期待,我希望2021年可以实现。”Uber CEO Dara Khosrowshahi表示。

效率和盈利是首要任务

Khosrowshahi强调,效率和盈利是目前公司最重要的两大任务,追求快速增长已经成为过去式。“我们的重点已经发生了转变。”他说道。

Uber预计,2019年全年亏损可能在28亿美元至29亿美元。

目前Uber旗下包括共享打车、送餐、货运、其他业务和自动驾驶部门(ATG)等五大业务。目前在打车平台上,Uber月活用户超过1亿。

第三季度,Uber订单总金额达到164.7亿美元,Uber从订单中获取的收入比达到21.5%,高于分析师预期的20.2%。

共享打车仍是Uber最大的收入来源,第三季度同比增长19%,达到29亿美元。Uber送餐服务过去一个季度收入也同比大增64%,达到6.45亿美元,货运服务同比大增78%,达到2.18亿美元,而无人驾驶业务的收入仍然较少,仅1700万美元。

Uber截至第三季度现金流达到127亿美元,公司表示将在无人驾驶方面再投资10亿美元。可见Uber在实现盈利之前,还有大笔支出要投入。

Uber目前股价仅在30美元附近徘徊,甚至低于IPO发行价,这也反应了资本市场对于共享经济盈利前景的质疑。

曾经估值470亿的WeWork更是放弃了IPO的计划,新一轮注资后WeWork的估值仅120亿美元,甚至一度面临破产,这也成为资本市场一个标志性事件。

软银投资逻辑遭拷问

不管是Uber还是WeWork,背后的资本软银的投资逻辑都是一样的——重金注资,让企业不计成本地追求扩张。但这种逻辑看似已经走到尽头。

“WeWork的溃败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告诫市场资本泡沫被吹得太大后,总有一天要破灭的。软银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一位国内知名企业的创始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他说道,共享经济最近面临的市场挑战至少反应了两方面的问题:首先,一级市场的估值太高,到了二级市场很可能不被投资者接受;第二个也是更深层次的,就是软银用巨额资金去推高企业的估值,这种让企业插上资本的翅膀蒙眼狂奔的投资逻辑现在正在遭受深层次的拷问。

“这个问题前几年可能根本不会有人去问,更不需要回答,但现在看来,过去那种不计成本追求增长的模式需要从根本上去转变了。”这位创业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和共享打车平台以及共享办公空间一样,共享租房也在经历疯狂烧钱的阶段,并且仍未看到盈利点。

小猪短租创始人陈驰就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WeWork的失败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为市场敲响警钟,在资本的裹挟下蒙眼狂奔,不计成本地扩张的模式未来是否还能行得通?”

近期Information的一份报告显示,Airbnb今年一季度的亏损较去年同期翻了一倍。在迅速扩张期,这些互联网公司为了在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需要在营销方面砸下重资,以换取销售的增长。Airbnb今年一季度的销售和营销投资均大幅增长58%,达到3.67亿美元,并且营销方面的支出今年有望超过去年的11亿美元支出。此外,今年一季度,Airbnb在支出大幅攀升了47%的同时,收入增长了31%至8.39亿美元。

在这样的情况下,Airbnb明年IPO虽然不是没有可能,但也还有很艰难的路要走。它必须要说服市场投资人,自己有着与Uber或者WeWork不同的故事。

对此,提供空置房产溢价出租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初创公司后来居上联合创始人李小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共享租房的需求增长仍然会爆发,保守预测未来市场规模将达到现有规模的3-5倍。”不过她同时表示,如果以高回报作为诱饵的商业模式,肯定是不能实现的,比如借着共享租房之名从事集资等金融活动的大规模民宿托管平台就很难再有发展。

李小玉也承认,自己的公司之所以还有盈利,是因为没有再进一步扩张了。“我们手上现在主要拥有上海及周边的100多套房源,这样的规模不算大,但是也很难做估值。如果你要进一步扩大规模,那么要盈利就非常艰难了。”她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推荐内容